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龙海市“稻稻马铃薯”粮食三熟高效栽培模式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龙海市"稻稻马铃薯"粮食三熟高产栽培模式的实践和调研,介绍此种栽培模式的生育期优化配置,产量及效益情况、关键技术等。
作者
黄惠绿
曾亚成
机构地区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福建省龙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福建热作科技》
2007年第3期31-31,48,共2页
Fujian Science & Technology of Tropical Crops
关键词
稻稻马铃薯
三熟模式
关键技术
分类号
S344.17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7
1
王海勤.
漳州市冬种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
.中国马铃薯,2006,20(6):369-370.
被引量:3
2
翁定河,张招娟,郭玉春.
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的发展[J]
.中国马铃薯,2009,23(3):174-176.
被引量:13
3
陈少珍,罗文斌,汤浩,郑龙川,吴龙井.
龙海市冬种马铃薯高产优化集成技术[J]
.作物杂志,2010(1):105-106.
被引量:6
4
郑龙川.
龙海市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马铃薯,2010,24(3):145-147.
被引量:12
5
苏松涛,李义珍,李小萍,陈少珍,姜照伟.
福建龙海太阳辐射与粮食作物光合生产关系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1):33-44.
被引量:4
6
汤浩.
福建省马铃薯产业优势及发展对策[J]
.中国马铃薯,2010,24(6):376-378.
被引量:29
7
徐雅芬.
福建省龙海市农业产业化的经验探讨[J]
.农业经济问题,2003,24(10):71-7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隋启君.
南方冬作区马铃薯考察报告[J]
.中国马铃薯,2012,26(5):311-313.
被引量:6
2
罗文彬,郑龙川,纪荣昌,李华伟,汤浩.
龙海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马铃薯,2012,26(5):316-31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杨正碧.
昭通市昭阳区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4):323-324.
2
郑龙川.
含氯钾肥对马铃薯裂薯和产量的影响[J]
.福建农业科技,2013,44(11):48-51.
被引量:1
3
许志鹏,王建忠,卢国华.
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模式构建[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3):729-732.
4
高明杰,罗其友,张萌,杨亚东.
2017年中国南方冬作区马铃薯产销形势分析——基于广东、广西和福建的调研[J]
.农业展望,2017,13(4):37-39.
被引量:4
5
周平,唐天向,何霞红,郭华春.
云南马铃薯冬作区气候条件分析[J]
.中国马铃薯,2018,32(1):6-12.
被引量:9
6
巩晨,张红骥,许永超,杨梦平,姜思羽,宋双伟,于德才.
云南省马铃薯冬季种植生态避病增产效果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17,31(6):346-352.
被引量:2
7
曲亚英,李掌,李高峰,李小波,郑永伟.
收获期对陇薯7号块茎休眠和产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2019,50(4):18-22.
被引量:2
8
曲亚英,李掌,郑永伟,白永杰,文国宏,李高峰,陈富.
覆膜和密度对‘陇薯7号’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9,28(8):1242-1249.
被引量:4
9
曲亚英,李掌,郑永伟,白永杰,王敏,罗爱花.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陇薯7号’生长、产量及不同质量块茎分布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20,55(1):72-81.
被引量:11
10
李启英.
马铃薯发展的前景与思路及种植技术要点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2017,0(32):275-275.
被引量:4
1
郭步庆,陶洪斌,盛耀辉,王璞,Heike Knorzer,Wilhelm Claupein.
华北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水氮利用[J]
.玉米科学,2013,21(6):95-100.
被引量:4
2
陈玉秀.
云南省景东县稻——豆-薯三熟种植模式探讨[J]
.北京农业(中旬刊),2015(1):9-10.
3
黄进勇,李新平,张娟,孙敦立.
一麦两玉高效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J]
.耕作与栽培,1999(4):5-6.
4
徐九文,刘九香,仝柳香,赵国庆.
西葫芦-水稻-菠菜三熟模式的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1998,4(2):28-29.
5
周涛,徐开未,王科,黄蔚,张朝春,陈远学.
麦-豆和麦/玉/豆体系中大豆的磷肥增产增效作用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336-345.
被引量:11
6
李新平,张娟,孙敦立.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熟种植模式的研究[J]
.作物杂志,1999(4):10-12.
被引量:2
7
刘国丹,王小春,文熙宸,蒲甜,杨文钰.
前作和施氮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5,34(3):408-413.
8
廖旭芳,张锦仙.
中高海拔山区马铃薯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1999,0(12):6-6.
9
徐盛美,植玉蓉,许红梅,付志良.
菜—玉—稻的配套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2,18(6):34-34.
10
徐盛美,付志良,许红梅.
菜——玉——稻三熟优化模式高效配套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02(9):14-14.
福建热作科技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