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政府股东主导下的“以股抵债”与控制权收益——华北制药与电广传媒“以股抵债”方案及其实施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华北制药和电广传媒为例,对比分析了政府股东主导下的"以股抵债"方案及其实施对上市公司各相关利益人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两个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作为控股股东的政府在制定方案时的角色定位矛盾,因以不能损及政府股东的利益为基本前提,导致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均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大股东欠款问题,同时却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提供了机会,强化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因此,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股东必须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或者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机制对政府股东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出处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62,共7页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基金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与控制权收益>(06JJD630016) 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问题研究>(2006BJB007)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6

  • 1[美]J·弗雷德·威斯通 [韩]S·郑光 [美]苏姗·E·侯格.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中译本)[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2..
  • 2[美]赛罗沃.协同效应的陷阱:公司在购并中如何避免功亏一篑(中译本)[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1..
  • 3李传全.谁为MBO融资信用风险买单[N].上海证券报,2002—12—4.
  • 4[美]J弗雷德威斯通 [韩]S郑光 [美]苏姗E侯格.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中译本)[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2..
  • 5窦彬.MBO信息披露缺陷有望矫正[N].证券时报,2002—12—04.
  • 6Barclay, M. and C. G. Holderness, 1989, "Private Benefits from Control of Public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5.
  • 7Bradley, M., 1980, "Interfirm Tender Offer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Business, 53, No.4.
  • 8De Angelo, Harry and Linda De Angelo, 1985, "Managerial Owership of Voting Rights: a Study of Public Corporation with Dual Classes of Common Stock,"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4.
  • 9Demsets, H. and K. Lehn, 1985,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enership: Causes and Conseque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3.
  • 10Dyck, A. and Zingales, Luigi, 2001,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Working paper.

共引文献623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