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浙江工业大学陈世瑛张达明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认为是为实现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个管理活动的组织构建方式。在社会科学中,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解释功能,以及对事件的进程或结果进行预测功能①等优点。因此,研究国内外工程院校的本科教育在实...
作者
陈世瑛
张达明
机构地区
浙江工业大学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2-66,共5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大学生
培养模式
分类号
TB1-4 [一般工业技术]
G648.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57
同被引文献
84
1
李寿德,李垣.
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1999(1):24-27.
被引量:49
2
汪昌海.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S2):172-174.
被引量:12
3
丁厚德.
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3(3):52-56.
被引量:35
4
杨峻,刘亚军.
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6(2):5-12.
被引量:39
5
李艳梅,姜莉.
中美德三国博士生(医学科研型)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4):72-76.
被引量:9
6
第2子课题组.
重点理工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47(S1):22-31.
被引量:4
7
罗天林.
辩证地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J]
.教育学术月刊,1995(6):14-16.
被引量:9
8
叶绍梁,刘季平.
对文科博士生培养规格、方式和模式的几点认识[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5):25-29.
被引量:4
9
石鸥.
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素质教育研究之一[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5(5):110-116.
被引量:27
10
于长志.
农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认识和构建[J]
.高等农业教育,1998(8):13-1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5
1
周泉兴.
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2006(1):39-43.
被引量:53
2
祁晓庆.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十年[J]
.中国高教研究,2006(9):16-19.
被引量:46
3
管平,胡家秀.
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刍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94-96.
被引量:18
4
罗泥.
论大学培养模式[J]
.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8(1):21-26.
被引量:1
5
常顺英,梁雪.
理工科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的历史研究[J]
.中国冶金教育,2010,15(1):81-84.
被引量:3
6
韩维仙,张达明,陈世瑛.
高等工程院校素质教育略论[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6):42-44.
7
刘云,李阿利.
论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构建[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1,28(1):101-104.
被引量:11
8
肖婧,李曼青,郑鸿英,蔡文青,徐燕.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
.科技信息,2011(7).
9
张晓红.
法学教育模式比较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80-81.
被引量:2
10
胡玲琳,叶绍梁.
研究生培养模式及要素探析[J]
.大学(研究),2008(11):13-16.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157
1
刘朝阳.
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
.校园英语,2020(45):59-61.
被引量:1
2
赵越.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导向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12-15.
被引量:2
3
吴健,高昊.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以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85-86.
被引量:3
4
覃朝晖,何伟军,谭江涛.
地方综合性高校经济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S2):143-144.
5
罗艳蕊,马爱民.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
.辽宁体育科技,2013,35(4):82-83.
被引量:2
6
苏菁.
中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4):21-22.
被引量:2
7
林秀琴.
关于开展MTCSOL培养模式研究的一点思考[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155-158.
被引量:1
8
方勇,周安民,刘嘉勇,戴宗坤.
信息安全学科体系和人才体系研究[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14(1):5-9.
被引量:3
9
李济琛.
研究生教育社会服务功能探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60-64.
被引量:5
10
陈山,王弘.
产学研合作与地方院校工科研究生的培养[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B09):436-440.
被引量:3
1
官翠玲,陈瑞.
高等医药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4):6-7.
被引量:1
2
刘升学,张元钟,王剑彬.
试论工程本科实践教学的误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42(4):66-70.
被引量:4
3
于奎,安英浩,谷欣.
高职高专工程院校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保山师专学报,2005,24(2):1-4.
被引量:2
4
杨东平.
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的“非工程化”倾向[J]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1997(1):20-22.
5
罗精明.
物理教学法研究[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85-88.
6
顾晓禹.
吉林省工程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J]
.网友世界,2014,0(10):116-116.
7
陈克.
工程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6):39-40.
8
王淑荣,张红梅.
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缺失及其方略[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33(6):111-112.
被引量:1
9
左铁镛.
根据需求的不同层次,深化地方工科院校教育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47(1):5-7.
被引量:5
江苏高教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