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5-139,共5页
Journal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参考文献9
-
1[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汪佩璋,吴佣华,顾连理译.北京:人民音尔出版社,1996.
-
2于润洋.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下)[J].音乐研究,1993(2):88-102. 被引量:116
-
3[美]约瑟夫·科尔曼 杨燕迪译.作为戏剧的歌剧.歌剧艺术(上海),1993,(6):30-38.
-
4余志刚.论阿尔班·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1):41-51. 被引量:9
-
5于润洋.“浮瓶信息”引发的思索[J].人民音乐,1995(6):18-20. 被引量:15
-
6The Opera As Drama,1956
-
7"女权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
-
8"新音乐学"(New Musicology)
-
9《新音乐的哲学》
共引文献153
-
1单金龙.我国当代音乐美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美育研究,2022(1):80-91.
-
2朱廷丽.文化视野中的西方音乐史学[J].长城,2010(2):196-198.
-
3刘丹霓.双赢还是两难——由查尔斯·罗森等国外学者的分析理念所启发的对音乐学分析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0,0(10):48-50.
-
4蔡际洲.音乐学术论文中的“重复”现象———编稿琐记之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2):66-70. 被引量:5
-
5徐孟东.音乐分析学科的建设与理论创新——试析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1):16-21. 被引量:2
-
6明言.觉音、悟乐、喻理——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历史鸟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4):23-39. 被引量:6
-
7王硌.质疑“西方音乐”[J].中国音乐学,2006(3):136-138. 被引量:1
-
8杨玉玲.歌剧《沃采克》最后一场的音乐学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4):33-39. 被引量:1
-
9冯效刚.选题切中时弊 分析透辟入理——评于润洋《“浮瓶信息”引发的思索》的写作技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1):71-75. 被引量:1
-
10刘元平.音乐·课程·育人——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的反思与重构[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9):61-66. 被引量:5
-
1张春蕾.贝多芬交响之滥觞[J].北方音乐,2012,32(1):39-40. 被引量:1
-
2陈林.贝多芬第18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与肖邦第二谐谑曲之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07,0(19):40-42. 被引量:1
-
3刘志康.音乐新书推介[J].歌剧,2004(117):62-62.
-
4张艺博.标题音乐及其概论[J].音乐时空,2012(10):90-90.
-
5王娅.论十九世纪德奥艺术歌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6):109-111.
-
6刘嵬.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比较维也纳古典主义三杰[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6(2):82-83.
-
7王博.“冷遇”与“经典”:歌剧《卡门》的审美接受[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3-146.
-
8孙颖.福列艺术歌曲研究——音乐中的民族主义[J].音乐生活,2012(2):74-76.
-
9王丹丹.浅谈巴洛克音乐与印象主义音乐之比较[J].音乐时空,2012,0(A05):65-66. 被引量:2
-
10董艳菊.从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看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J].艺术探索,1997,11(3):67-6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