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少年偏差行为与社会支持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基于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青少年的一项问卷抽样调查上,结果发现,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与来自家庭、同伴、教师的社会支持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个结论将为今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提出一个有力可靠的解决途径,从而努力为年轻一代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作者
杨喜添
涂敏霞
吴冬华
机构地区
广州市团校
广州市团校研究室
出处
《青年探索》
2007年第5期8-12,共5页
Youth Exploration
关键词
青少年成长
偏差行为
家庭支持
同伴支持
教师支持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1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60
参考文献
2
1
张克锋.
家庭与青少年犯罪[J]
.南方论丛,2005,0(4):136-143.
被引量:4
2
Gove·W.The Family and Delinquency[].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198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李超,毕荣博.
从未成年人保护看国家监护制度的构建[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11-17.
被引量:24
2
李康熙.
少年犯罪前辍学情况的调查分析[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41-44.
被引量:10
3
Gove,W."The Family and Delinquency"[].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1982
共引文献
3
1
韩庆龄.
从社会化角度解读青少年犯罪的原因[J]
.社会工作,2012(9):83-86.
被引量:1
2
沈慧丹.
家庭“冷暴力”对子女影响的哲学思考[J]
.现代交际,2014(10):5-6.
3
吴建华.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2,0(06X):13-1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1
1
吴军民.
澳门边缘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教育干预[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5):19-25.
被引量:8
2
候崇文.
出入不当场所的青少年与偏差行为[J]
.青年研究,1998(10):32-44.
被引量:4
3
顾东辉.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冲突及对策[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1-4.
被引量:42
4
陈正良.
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5):61-64.
被引量:72
5
廖全明,刘宗发.
我国中小学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目前国内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20-123.
被引量:10
6
李士江.
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及其构建[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6):80-82.
被引量:8
7
王鹏.
论提高与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5019-5020.
被引量:7
8
Adler, A Social interest: A challenge to mankind. New York: Capricorn, 1964.
9
Ansbacher, H. L. The concept of social interest. Individual Psychology, 1991,47(1):28-46.
10
Arora, C.M.J. Is there any point in trying to reduce bullying in secondary school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1994,10(3):155-162.
引证文献
14
1
孙元,谢秀钿.
朋辈群体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J]
.教育评论,2009(4):92-95.
被引量:16
2
黄成荣,袁志文.
穗港澳三地青少年欺凌行为比较与社群福祉观辅导应对[J]
.青年探索,2010(6):22-29.
被引量:10
3
陈蕊花,郑兴.
高职学生自我控制、归因方式、参与度对其偏差行为的影响研究[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54-57.
4
郭未,杨胜慧,郑晓瑛.
中国城市青少年问题行为考察[J]
.城市问题,2013(1):74-80.
被引量:9
5
熊述华.
行为偏差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构建的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中),2013(7):6-7.
被引量:1
6
胡月香.
社区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调查研究——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J]
.青年与社会,2013(10):36-38.
被引量:1
7
敖成兵.
间隔年与当代中国青年的自我精神拯救[J]
.北京青年研究,2014,23(3):13-19.
被引量:4
8
敖成兵.
自我精神救赎——当代中国青年的间隔年之旅[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4(4):1-5.
9
雪征.
以霍尔顿形象为介质透视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支持问题[J]
.湖北社会科学,2016(2):133-140.
被引量:1
10
刘江.
父母依恋、同辈联系与青少年偏差行为[J]
.青年探索,2016(4):52-58.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田汉族,王超.
我国校园欺凌现象及其治理研究:回溯与展望[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1(2):153-178.
2
张雯雯.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3):136-137.
被引量:1
3
谢鑫.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以A市B小学为例[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6):64-66.
被引量:2
4
肖飞燕.
中职学生偏差行为产生的心理学解读[J]
.科教导刊,2012(18):36-37.
5
狄亚霞,姜润生,周梅,王婷,黄宇研.
大学新生欺凌行为与自杀意念的回顾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8):1260-1262.
被引量:3
6
郭未.
中国未婚青年首次性行为时的避孕选择——基于赫克曼选择模型的分析[J]
.学海,2014(1):26-39.
被引量:9
7
徐玲,龚岱辰.
城市青少年整体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14):104-105.
8
张科.
大学生参与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帮扶思考——以朋辈支持理论为视角[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0):230-231.
被引量:3
9
樊娅苹.
从初中生欺凌行为探讨德育的有效性[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27-128.
被引量:4
10
李晓纯,秦晓菲,尹然,姬登科,史湘琳.
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调查与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1):101-102.
被引量:2
1
金英爱.
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基于青岛市部分中学生的实证调查[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3):104-110.
被引量:2
2
李颖.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同伴关系[J]
.知识经济(康健),2007(12):94-95.
被引量:3
3
青年信息库[J]
.中国青年研究,1996(2):18-18.
4
黄河.
从《苏格兰学校性别平等清单》看中国教育性别主流化[J]
.妇女研究论丛,2010(1):49-54.
被引量:2
5
童敏.
社会工作的自助和同伴支持理念的产生和演变——西方精神健康服务模式的发展轨迹[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4):5-11.
被引量:13
6
山东省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报告[J]
.工运研究,2014,0(9):13-22.
7
张连云.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113-116.
被引量:2
8
吴丽月.
复元视角下精神病患者同伴支持体系的实证研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6):94-104.
被引量:20
9
崔燕改.
农村养老状况与方式选择的实证分析——以河北省藁城市为例[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3):28-31.
被引量:11
10
徐晓华,王庆妍,蔡梦歆,绳宇.
同伴支持提升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系统评价[J]
.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2):847-850.
被引量:11
青年探索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