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诗乐交融的正始诗论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上承建安余绪、下开两晋南北朝余绪的正始诗论,首次提出"声无哀乐"的崭新命题,主张以"自然"为"本体"的"乐"在根本上乃是"自然无外"、"万物一体"、"自然之道"的体现,"乐"的实质是"乐"而不是"哀",推崇雅乐而又重视乃至肯定"俗乐"为"至妙"之音。
作者
钟优民
机构地区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02,共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正始
诗论
阮籍
嵇康
自然
“声无哀乐”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3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德]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2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共引文献
330
1
周玉秀.
《时令》、《时训》与《时训解》——《逸周书·时训解》探微[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48-53.
被引量:3
2
周期政,张楠.
论陶渊明的价值取向及其玄学底蕴[J]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6):38-41.
3
李秀花.
陶渊明诗所受佛经影响[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1):51-55.
被引量:4
4
李浩.
地域空间与文学的古今演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72-75.
被引量:15
5
方燕.
巫术与人生礼俗——以宋代为例[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4-91.
被引量:6
6
胡敏.
论《庄子·逍遥游》中的“神人”形象及其对中国古代文人人体审美观念的影响[J]
.湖北社会科学,2005(7):103-104.
7
陈尚君.
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回顾与展望[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70-78.
被引量:6
8
徐国荣,杨艳华.
论汉魏六朝连珠体的演变与文学发展[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77-83.
被引量:8
9
王德华.
东晋文学的主题变迁与地域分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1):110-116.
被引量:3
10
何弘.
魏晋时期的文体论[J]
.中州大学学报,2006,23(1):62-65.
1
任在喻.
“声无哀乐”之思——浅论嵇康音乐理论与人的觉醒[J]
.青年文学家,2009,0(15):34-35.
2
于晓峰.
嵇康的诗学思想探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80-83.
被引量:1
3
杨澄宇.
惟将终夜长开眼——凝望那一座城的心结[J]
.书城,2011(11):37-43.
4
胡潆哥.
嵇康《声无哀乐论》之管窥[J]
.文学教育(中),2010(9):24-24.
5
陈双蓉.
嵇康《声无哀乐论》与言意之辩[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8):62-64.
6
杨君.
嵇康人格探微[J]
.青年文学家,2011,0(3X):226-226.
7
王齐.
“声无哀乐”与六朝“和”范畴的嬗变[J]
.阴山学刊,2008,21(4):30-32.
8
夏明钊.
试探嵇康的精神世界[J]
.中国文学研究,1985(1):58-65.
被引量:1
9
韩国良.
走出嵇康乐论研究的误区——也谈嵇康“声无哀乐”的思想意蕴[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1):63-68.
被引量:2
10
李艇.
论嵇康的美学思想[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1):162-169.
社会科学战线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