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
4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概述了57年(1949-2006年)来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河南省小麦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产量水平运用的综合栽培技术;全面展示了河南小麦由低产?中产?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尤其是近期每公顷产量9000-10500kg水平的典型栽培技术,对河南省乃至黄淮南片麦区今后的小麦高产栽培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王绍中
季书勤
张德奇
李秀民
吕平安
机构地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平安种业公司
出处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6,共8页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栽培技术
超高产
演变与发展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7
引证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256
参考文献
1
1
王绍中.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和展望[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59-70.
同被引文献
277
1
徐学政,南汉朝,郭臣.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西农979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7(2).
被引量:2
2
刘兢文,王海华,张锋,樊玲玲.
优质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温麦18栽培要点[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7(12):25-26.
被引量:6
3
杨春玲,侯军红,关立,王阔,宋志均,韩勇.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6(1):16-17.
被引量:11
4
王绍中,王志和,田云峰,季书勤.
河南省小麦产业发展与展望[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7):27-29.
被引量:23
5
高志刚.
浅谈小麦的种植技术的创新[J]
.生物技术世界,2012,9(11):31-31.
被引量:2
6
田纪春.
超级小麦的概念、育种目标和任务[J]
.山东农业科学,2004,36(5):18-21.
被引量:16
7
陈金平,郭祯,胡霖,柳世君,张应香,张顺,李启干,高成,张波,郭丹.
豫南稻茬麦区小麦新品种选育策略[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12):18-19.
被引量:3
8
王石立,王馥棠.
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可能影响的模拟试验[J]
.气象学报,1993,51(2):209-216.
被引量:39
9
李金才,屈会娟,魏凤珍.
氮素运筹技术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2):8-11.
被引量:29
10
支树平.
抓住关键环节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J]
.求是,2005(3):27-2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5
1
王绍中,李向东,张德奇.
河南小麦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
.河南农业科学,2008,37(10):27-29.
被引量:15
2
杨红旗,路风银,焦宏廷,李莉.
河南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若干思考[J]
.种业导刊,2009(4):14-17.
被引量:9
3
王绍中,季书勤.
小麦栽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9):19-21.
被引量:25
4
陈金平.
豫南稻茬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161-165.
被引量:4
5
于田青.
高产小麦的栽培实践与技术措施[J]
.种业导刊,2009(12):32-33.
被引量:6
6
叶优良,王桂良,朱云集,李欢欢,黄玉芳.
施氮对高产小麦群体动态、产量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2):351-358.
被引量:36
7
李如意,李巧云,尹钧,刘万代,杜沛鑫.
不同水分处理对半冬性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6):9-12.
被引量:7
8
田伟,张慎举,郭振升,王绍中,皇甫自起,刘艳侠,崔保伟.
超级小麦郑麦7698生长发育特性及其配套技术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7):35-37.
被引量:21
9
田伟,郭振升,刘艳侠,张慎举.
超高产条件下郑麦7698产量形成特征特性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51-53.
被引量:5
10
田伟,郭振升,张慎举,侯乐新.
超高产条件下农艺措施与小麦产量关系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6):126-130.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256
1
胡洵瑀,王靖.
气候要素、品种及管理措施变化对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11):16-29.
被引量:7
2
鄂国稳.
豫西南纯雨养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集成[J]
.基层农技推广,2023(3):61-63.
3
刘小宁,刘海坤,黄玉芳,叶优良.
施氮量、土壤和植株氮浓度与小麦赤霉病的关系[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306-317.
被引量:19
4
杨红旗,路风银,焦宏廷,李莉.
河南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若干思考[J]
.种业导刊,2009(4):14-17.
被引量:9
5
王绍中,季书勤.
小麦栽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9):19-21.
被引量:25
6
王丽,张春平,梁宇堂.
小麦高产攻关可持续增长的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64-64.
7
杨红旗,汪秀锋,孙福海,张玉乐.
我国农作物良种补贴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种业,2009(10):11-13.
被引量:5
8
陈金平.
豫南稻茬小麦生长发育特点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161-165.
被引量:4
9
魏占彬,刘兢文,赵正伟,郑永青,任国良.
优质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09(12):30-31.
被引量:16
10
杨红旗,郝仰坤.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的实践与思考[J]
.种子,2009,28(12):122-124.
被引量:1
1
王坤峰,魏艳琴.
对如何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探讨[J]
.新农村(黑龙江),2015,0(15):54-54.
2
闫晓艳,刘凤珍,邱强,石一鸣,张怀春.
吉林省大豆栽培技术演变与发展趋势[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1):27-29.
被引量:11
3
蔡仁林.
徐闻县甘蔗品种演变与发展[J]
.福建甘蔗,2001(2):24-28.
4
刘古春,胡静,徐晓杰,于健.
武进水稻品种的演变与发展[J]
.上海农业科技,2014(6):35-37.
被引量:3
5
隋琪,齐华.
东北地区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26(1):97-99.
被引量:6
6
王春玲.
我省玉米品种的演变与发展方向[J]
.甘肃农业,1995(4):20-21.
被引量:3
7
王大箴,郗光辉,王庆美,王荫墀.
山东省甘薯品种演变与发展趋向[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5(1):18-20.
被引量:2
8
冯烨,郭峰,李新国,万书波,孟静静.
我国花生栽培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133-136.
被引量:16
9
陈建明.
1986-2008年衢州市早籼稻品种的演变与发展[J]
.浙江农业科学,2010,51(3):535-537.
被引量:1
10
赵汝山.
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J]
.南方农业,2015,9(24):21-21.
被引量:3
河南农业科学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