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健全的心灵击败扭曲的良心——《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的道德和心理成长历程探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批评作家,同时又是幽默大师及儿童心理学家。本文着重探索其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小哈克通过对黑奴吉姆看法及态度的转变引起的道德和心理成长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哈克形成了自己的道德观并变得成熟起来。
作者
张阿力
机构地区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8-200,共3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马克·吐温
哈克
健全的心灵
扭曲的良心
心理成长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
劳里尔特·莱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小说[A].大学英语[Z].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55.
3
艾伯特·比奇洛·潘恩.马克·吐温的自传:塞缪尔·朗郝恩·克莱门斯的私人和文学生活[M].纽约:哈珀兄弟出版社,1992.
4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Z].成时,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11
1
冯霞.
外来因素对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发展的影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7-138.
2
郭瑞芳,张春辉.
霍桑在《红字》中的象征手法探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4):125-126.
3
王湘云,申富英.
中国古典艺术对庞德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影响[J]
.云南社会科学,2011(3):151-155.
被引量:1
4
高娟.
《红字》的多重象征手法和现实意义[J]
.文教资料,2011(25):25-26.
5
张培芳.
《红字》中替罪羊母题的建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5):17-19.
6
程娇艳.
从诺里斯代表的美国自然主义角度解读辽宁工业化转型[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81-82.
7
王劭弥,苏楠楠.
西奥多·德莱赛作品中的荒野意象[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152-156.
8
王菲.
恐怖的魅力——浅析爱伦·坡的“效果论”在《泄密的心》中的运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4):23-23.
9
邢娜.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存在主义解读[J]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10):110-113.
10
戴毓庭.
从“漩涡主义”到“非个性化理论”——庞德、艾略特诗学思想比较[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64-67.
同被引文献
4
1
张在钊,黄会强.
追求精神自我之旅——《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的道德发展分析[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50-52.
被引量:5
2
常耀信.美国文学筒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
张纯.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影响主人公成长的人物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4):183-184.
被引量:2
4
张纯.
自我意识矛盾冲突中的成长——《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分析[J]
.学理论,2010(15):146-14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郭晶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之逃离文明[J]
.文教资料,2010(16):13-14.
2
王迎.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主人公成长探究[J]
.芒种(下半月),2013(5):161-162.
1
张光勇.
从哈克贝利·费恩的道德观和心理成长历程见反奴意识的觉醒[J]
.北方文学(中),2012(9):53-53.
2
王洁.
路漫漫其修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自由主题探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0(12):104-105.
被引量:1
3
鲍尔吉·原野.
良知如刺[J]
.科技文萃,2005(8):99-99.
4
刘芳.
论哈克贝利·费恩身上的“堂吉诃德”[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38-41.
5
李道新.
选择与坚持:早期现实主义电影批评(1932-1937)[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1):121-135.
被引量:4
6
王晓阳.
来自原生态童年的溪流[J]
.少年文艺(南京),2013(12):53-54.
7
岑桑.
第六感[J]
.文学少年(中学),2009(4):43-47.
8
本刊编辑部,栩然.
快乐六一,解读快乐密码[J]
.父母必读,2009(6):28-37.
被引量:1
9
筱徽.
欲去还留?——我们为什么害怕分手[J]
.成功(上),2007,0(2):38-40.
10
魏衍学.
两个人的成长之旅对资本主义的承载与奚落——鲁滨逊与哈克贝利的成长过程比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90-92.
被引量: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