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的形成与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群日益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以及城市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连绵区正在逐渐形成。因此,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正确判断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将为预测该城市群的发展规模,优化空间分布,提高竞争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
潘鑫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出处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城市连绵区
长江三角洲
规模结构
演变
经济全球化
城市群
国际竞争
城市经济
分类号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4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谈明洪,范存会.
Zipf维数和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的关系探讨[J]
.地理研究,2004,23(2):243-248.
被引量:79
2
张仲梁.
看不见的城墙(上篇)——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问题[J]
.中国统计,2002,17(3):19-22.
被引量:4
3
岳文泽,徐建华,司有元,徐丽华.
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17(2):51-56.
被引量:110
4
宁越敏,施倩,查志强.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形成机制与跨区域规划研究[J]
.城市规划,1998,22(1):16-20.
被引量:155
5
宁越敏.
城市化研究的社会理论基础评述[J]
.城市问题,1990(1):20-2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31
1
陈彦光,刘继生.
豫北地区城镇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J]
.人文地理,1998,13(1):26-33.
被引量:61
2
樊天龙,高沛,金管德,王泮祥,陈桂华.
发展区域供水工程的探讨[J]
.现代城市研究,1997,12(3):19-22.
被引量:6
3
陈勇,陈嵘,艾南山,李后强.
城市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J]
.经济地理,1993,13(3):48-53.
被引量:117
4
仵宗卿,戴学珍,杨吾扬.
帕雷托公式重构及其与城市体系演化[J]
.人文地理,2000,15(1):15-19.
被引量:50
5
吴良镛,毛其智,张杰.
面向21世纪──中国特大城市地区持续发展的未来──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特大城市地区为例[J]
.城市规划,1996,20(4):22-27.
被引量:26
6
李后强,艾南山.
关于城市演化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J]
.经济地理,1996,16(1):65-70.
被引量:14
7
章震.
中国民航大力建设机场[J]
.国际航空,1996(10):6-11.
被引量:1
8
房庆方,杨细平,蔡瀛.
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及其实施[J]
.城市规划,1997,21(1):7-10.
被引量:53
9
Schweitzer F, Steinbrink J. Estimation of megacity growth, simple rules versus complex phenomena. Applied Geography 1998, 18(1):69-81.
10
David T Herbert,Colin J Thomas. Urban Ge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Ltd , 1982.91-96.
共引文献
342
1
黄晓峰,黄跃东.
基于分形的福建省城市规模分布动态演变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2):95-98.
被引量:3
2
石培基,刘海龙,李快满.
西北干旱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及其分形——以酒泉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7,27(6):918-921.
被引量:20
3
邓悦,王铮,吴永兴.
上海的边缘城市[J]
.人文地理,2001,16(5):34-39.
被引量:17
4
段七零.
论长江三角洲区域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2(4):104-110.
5
李传武,张小林,吴威.
基于分形理论的江苏沿江城镇体系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1-6.
被引量:29
6
刘长庚.
浅析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9):141-142.
被引量:1
7
顾朝林,于涛方,张敏,张成,张晓明,陈璐,汪淳.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规划[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2(3):39-66.
被引量:1
8
李世伟.
苏沪合作、借力发力——苏州区域交通未来发展之路[J]
.现代城市研究,2004,19(6):55-61.
9
丁志伟,张改素,王发曾.
中原经济区现代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1):15-18.
被引量:8
10
陈守强,黄金川.
城市群空间发育范围识别方法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3):313-320.
被引量:33
1
周建明.
欧美城市连绵区的理论研究[J]
.国外城市规划,1997(2):12-15.
被引量:11
2
董燕燕.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智能城市,2016,2(2):50-52.
被引量:6
3
孙正安.
城市连绵区跨界道路交通发展策略[J]
.江西建材,2016(20):133-133.
被引量:1
4
任炳勋.
特大城市与城市连绵区[J]
.中外建筑,1998(6):5-6.
5
王凯.
大城市连绵区规划研究的再认识[J]
.国际城市规划,2007,22(5):1-1.
被引量:1
6
我国大城市连绵区的规划与建设问题研究[J]
.建设科技,2012(1):40-41.
7
中国大陆形成20个城市集聚区[J]
.上海地方交通,2009(3):47-48.
8
费希杰.
构建世界最大的城市连绵区──对长江三角洲未来发展的新构想[J]
.现代城市研究,2000,15(5):10-12.
被引量:1
9
王浩宇.
城市的扩张与人居环境建设[J]
.科技创新导报,2011,8(6):142-142.
10
于立.
城市连绵区的协调与管治机制:城市联盟的现状与对策[J]
.国际城市规划,2007,22(6):69-73.
被引量:3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