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造性的培养与心理教育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关于"培养创造性"的思想,应是培养创造性的心理教育的总指导思想,"培养创造性"应纳入发展性心理教育目标。"培养创造性"的根本在于培养创造性人格。童年的发展是日后发展的根基,应解放儿童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的心理教育本身应是创造性的教育、解放的教育。要增强自信,每个人都可能发挥创造潜能。
作者
班华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20,共6页
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关键词
创造性
创造性人格
积极心理
儿童教育
自信
分类号
G441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班华.
心育再议[J]
.教育研究,2001,22(12):28-33.
被引量:26
3
施建农.
创造性系统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1995,5(3):1-5.
被引量:28
4
俞国良.
论个性与创造力[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83-89.
被引量:22
5
奥恩斯坦 刘付诚译.美国教育学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6
福尔姆罗伯特.我们得回到幼儿园[M].吴群芳,译.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4.
7
袁正光.推动世界的力量[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334
8
张澍军.人本身建设与社会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5-10-11(3).
9
弗莱雷保罗 顾建新 赵友华 何曙荣译.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9.
10
罗杰斯..个人形成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4,186,84,20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班华.
素质结构·教育结构·素质教育[J]
.教育研究,1998,19(5):10-14.
被引量:37
2
林崇德.
简论学校心理学的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59-66.
被引量:11
3
张定璋.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施的构想[J]
.教育研究,1996,17(12):31-38.
被引量:50
4
台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J]
.教育研究,1996,17(1):73-76.
被引量:9
5
王保国.
论战国客卿[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5(1):76-80.
被引量:1
6
陈中永.
心理教育学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8(3):7-13.
被引量:12
7
郝德永.
走向文化批判与生成的建构性课程文化观[J]
.教育研究,2001,22(6):61-65.
被引量:73
共引文献
107
1
田星.
浅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心育功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0(1):78-78.
被引量:2
2
权月彤.
家庭环境中创造性人格的培养[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4):82-83.
被引量:3
3
王富平.
论教师的创造素养[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7(1):56-58.
4
王灿明,顾志燕,严奕峰,张志泉.
体验学习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验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2(2):53-60.
被引量:4
5
毕世响.
教育范式·教育思维·教育智慧[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5):1-5.
被引量:2
6
崔景贵.
教育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26-32.
被引量:1
7
贾黎斋.
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途径探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90-92.
被引量:5
8
张增田,靳玉乐.
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J]
.中国教育学刊,2004(8):42-45.
被引量:78
9
唐烈琼,周永卫.
论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人格缺陷及其健全策略[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6):74-77.
被引量:9
10
唐烈琼.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陷与人格教育[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6):302-306.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23
1
班华.
探索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7):7-9.
被引量:9
2
班华.
我的心理教育理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1):5-8.
被引量:17
3
陈世禄.
教育创新是时代的呼唤[J]
.中国冶金教育,2002,7(6):1-2.
被引量:7
4
班华.
“心理教育理念”再议[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28-30.
被引量:11
5
王志超.
“心理教育”质疑——兼论“心理健康教育”的逻辑悖论[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7-103.
被引量:7
6
班华.
与中小学心理老师谈心理教育(之一)[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07S):6-10.
被引量:1
7
杜威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
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56.
9
亚里士多德.廖申白译注.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34-140.
10
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全集:第3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
引证文献
3
1
佘润芳.
培养开发学生创新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4):26-26.
2
王雅丽.
儿童幸福生活的德性内涵与教育错位[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7):41-44.
被引量:1
3
刘守旗.
论班华心育思想的实践来源、理论建构与鲜明特点[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28-3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小波.
童年幸福:人生财富与社会责任[J]
.理论与现代化,2015(4):52-57.
1
吴春侠.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陕西教育(综合版),2007(7):50-51.
2
胡春晖.
用实验贯穿课内课外 培养求知欲和创新力[J]
.江西教育(综合版)(C),2009(1):89-89.
3
李宗波.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9):107-107.
被引量:2
4
王爱云.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J]
.考试(高考族),2009(11):41-41.
5
窦永孚.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课外阅读(中),2012(3):57-57.
6
冯亚川.
小学儿童发展性心理教育内容初探[J]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4,24(3):133-136.
7
王秀芝.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吉林教育(教研),2011(4):77-77.
8
杨志勇.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快乐阅读,2012(12):93-93.
9
王继红.
用实验激活物理课堂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宁夏教育,2010(3):52-52.
被引量:2
10
王礼德.
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考试周刊,2009(18):10-10.
中国教育学刊
2007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