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二甘醇”牙膏、“铅超标”玩具、“有毒”的动物食品、“脱落的”轮胎……一股对“中国制造”的批评正在全球沸沸扬扬蔓延。除了召回、索赔等常规手段之外,“ChinaFree”也成了商家一个重要的卖点。在短短几个月里,连续出现“中国制造”的负面新闻,显得密集而刻意。但是,与当年的美日贸易摩擦相比,有关国家的对“中国制造”问题产品的处理却没有“斩立决”。个中原因很简单,过分宣传“中国制造威胁论”对其自身也不利。因为“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不仅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更是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链转移和国际分工的结果。因此,当“中国制造”在一些国家受到诘难的时候,我们不禁要思考:谁在制造“中国制造”,惩罚“中国制造”又将伤害谁?
出处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2-44,共3页
Contemporary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