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世俗化构成了现代精神生活的总体背景,这意味着宗教的、形而上学的神圣因素从公共生活中退出,进入个体的内在领域,以价值观的方式自我延续;另一方面则是基于社会视角的组织形式对以宗教为基础的公共生活形式的替代。这一世俗化过程本质上是"神本"向"人本"的转换过程。一方面,宗教之诸神进入由人设定的价值观系列,并显现在由主体来推动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由人的角色所构造的社会替代了天下或世界,从而将人的自我确证转向社会及历史的区域,确立了人的主体位格。但主体性过程导致了自由与重负并存这一精神生活的二重化现象。
作者 陈赟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37,共7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安东尼·吉登斯 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
  • 2布莱恩·威尔逊.《世俗化及其不满》,载汪民安等主编.《现代性基本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38-739页.
  • 3罗伯特·N.贝拉.《宗教的演进》,载汪民安等主编.《现代性基本读本》,第87页.
  • 4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473页.
  • 5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3、187页.
  • 6汪民安等主编.《现代性基本读本》,第503页.
  • 7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65页.
  • 8布莱思·威尔逊.《世俗化及其不满》,载汪民安等主编.《现代性基本读本》,第743页.
  • 9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 10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同被引文献30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