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教育研究的意识形态“可接受性”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意识形态总会对教育研究产生或隐或显、或正或负、或强或弱的影响。由于反思意识薄弱,我国当下教育研究中的意识形态批评大多体现为"对人不对己",并无助于学术空间的真正拓展。要消解这种窘境,就必须通过自我指涉式的自觉反思来直面意识形态对教育研究的可接受性问题。
作者
刘猛
机构地区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8-11,共4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意识形态
“可接受性”
分类号
G40-0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959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4
1
刘猛.
意识形态、科学化与教育学研究者的“宿命”——与庄西真博士商榷[J]
.当代教育科学,2005(12):31-34.
被引量:3
2
王策三.
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59-84.
被引量:90
3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3
4
钟启泉,有宝华.
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J]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10):3-7.
被引量:168
5
钟启泉.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1):48-57.
被引量:221
6
靳玉乐,艾兴.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5-28.
7
张华.
试论教学认识的本质[J]
.全球教育展望,2005,34(6):6-18.
被引量:81
8
塞巴斯蒂安.赫尔科默,张世鹏.
后意识形态时代的意识形态[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3):17-22.
被引量:39
9
邓正来.关于知识上的团结[EB/OL].htvp://dzlai.fyfz.cn/blog/dzlai/index.aspx?blogid=78698.
10
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王策三.
迫切的要求和长期任务:提高教育质量[J]
.教育学术月刊,1999(3):2-8.
被引量:5
2
曾天山.
我国择校问题的背景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1-5.
被引量:20
3
邹有华.
教学认识论[J]
.课程.教材.教法,1982,2(1):75-81.
被引量:13
4
吴钢.
论教育学的终结[J]
.教育研究,1995,16(7):19-24.
被引量:125
5
王策三.
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被引量:543
6
张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问题与意义[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34-37.
被引量:28
7
周南照.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J]
.书摘,2003(11):88-91.
被引量:7
8
.“网络文明工程”正式启动[N].光明日报,2000-12—08.
9
派纳.理解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8.
10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
共引文献
959
1
王明娣.
深度学习发生机制及实现策略——知识的定位与价值转向视角[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61-68.
被引量:28
2
张燕,孟凡丽.
知识接受与意义建构交互融合:走向深入的学习参与及其实现[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53-58.
被引量:5
3
孙翠莲,钱秀清,刘志成,张宽.
面向医工类学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7):13-14.
4
谢春艳.
论农村学校教师的智能结构[J]
.农业考古,2005(5):300-302.
5
昌羽绂.
体育理论课教师缺乏独特教学风格的原因探讨[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82-183.
被引量:3
6
李楠,方蕾.
论后现代知识观的“知识”缺失——兼论“概念重建”在我国的可行性[J]
.文教资料,2008(1):91-93.
7
成玲.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实践环节的策略研究[J]
.文教资料,2008(30):157-158.
8
阎丽红.
“意识形态终结论”及其实质[J]
.文教资料,2008(34):64-66.
9
苏媛媛,林颖.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孰是孰非[J]
.文教资料,2008(36):79-80.
10
陈敏.
教师的专业危机和专业发展[J]
.文教资料,2007(13):114-115.
同被引文献
28
1
金生鈜.
课程知识的合法性基础的解构[J]
.现代教育论丛,2001(3):15-19.
被引量:11
2
叶澜.
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
.教育研究,2004,25(7):3-17.
被引量:226
3
塞巴斯蒂安.赫尔科默,张世鹏.
后意识形态时代的意识形态[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3):17-22.
被引量:39
4
魏宏聚.
猜想与反驳——论教育研究中的教育批判[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2):1-4.
被引量:8
5
伍建桥.
论科学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影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2):12-16.
被引量:3
6
郑金洲.
教育本质研究十七年[J]
.上海高教研究,1996,16(3):19-24.
被引量:38
7
张定璋.教育实验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教育研究,1990,(7).
8
迈克尔·W·阿普尔等编.被压迫者的声音[M].罗燕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
迈克尔·W·阿普尔.意识形态与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
莫兰.方法:天然之天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引证文献
2
1
刘亭亭,唐宁波.
浅析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教育研究思维方式[J]
.世纪桥,2011(1):131-132.
2
赵宗孝.
30年来教育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问题[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9(3):19-2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罗秀玲,黄甫全.
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科学论证教学[J]
.电化教育研究,2014,35(7):17-23.
被引量:7
2
王嘉毅,曹红丽.
新中国70年教育研究方法:变迁、反思与展望[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1):28-37.
被引量:8
3
刘宗南.
论“迈向实践”的课程研究知识生产[J]
.郑州师范教育,2018,7(3):1-9.
被引量:1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启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5).
2
学术空间征稿启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24):7-7.
3
学术空间征稿启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6):7-7.
4
王玉喜.
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
.科技信息,2009(5):231-231.
被引量:3
5
吕赟.
反思应当“四有”[J]
.天津教育,2013(23):123-123.
6
张付银.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0):113-113.
7
张淑丽.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
.学周刊(下旬),2012(10):129-129.
8
薛嘉旭,高东平.
自主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3):9-11.
被引量:3
9
吴玲玲.
在反思中学习反思[J]
.教育科学论坛,2006(7):46-46.
10
韦健芳.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4):145-146.
当代教育科学
2007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