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6-148,共3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4
-
1王旖旎,莫梅锋.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机出版中的应用[J].现代出版,2012(3):51-54. 被引量:5
-
2吕冰.关于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艺术初探[J].作家,2012(10):225-226. 被引量:3
-
3张涵.当代传播美学纲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1):47-55. 被引量:12
-
4王玲娟.打破时空界限与抒胸怀创意境——论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的两大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6):145-149. 被引量:4
-
5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
-
6李可染 著,中国画研究院 编.李可染论艺术[M]. 人民美术出版社,
-
7[徐悲鸿绘],贾德江主编.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画集[M].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03
-
8罗小波.浅悟黄宾虹山水画中的笔墨特点[J].美术大观,2009(2):57-57. 被引量:5
-
9邹昌锋,周宇峰,文云峰.论国画的艺术特点[J].艺海,2008(5):76-77. 被引量:1
-
10鲁珊珊.“画有尽而意无穷”——略述傅抱石绘画的美学意境和表现方法[J].东南文化,2009(5):114-11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8
-
1吕冰.关于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艺术初探[J].作家,2012(10):225-226. 被引量:3
-
2郭君.传统国画与数码国画的对比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3,20(S1):84-86. 被引量:1
-
3汪新宇,姜强.论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特质的共同性[J].中国陶瓷,2009,45(11):86-87. 被引量:4
-
4王华.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审美价值及传播[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3):152-153. 被引量:4
-
5蔡文利.浅析“水法”在中国山水画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3):56-56.
-
6吕海景,韩振坤.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分析[J].芒种,2014,0(11):257-258. 被引量:2
-
7赵涵,张红玲.基于AR技术的中国山水艺术的跨文化传播[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1(1):33-38. 被引量:2
-
8胡悦晗,王公瑾.中国山水画中的“水法”运用与意境效果[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0,0(2):84-87.
二级引证文献15
-
1郭君.传统国画与数码国画的对比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3,20(S1):84-86. 被引量:1
-
2吕海景,韩振坤.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意蕴分析[J].芒种,2014,0(11):257-258. 被引量:2
-
3赵春雷,陈健毛.论当代陶瓷绘画气韵生动意境的营造[J].大舞台,2014(10):55-56. 被引量:4
-
4刘育发.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的关系探讨[J].美与时代(城市),2015,0(2):128-128. 被引量:3
-
5傅强.当代中国画对民族文化的借鉴[J].黑河学院学报,2015,6(1):109-111.
-
6崔念晗.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沿革及其美学意蕴分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1):70-70. 被引量:1
-
7赵一恒.关于国画在陶瓷上艺术语言的转化研究[J].艺术评鉴,2017,0(4):12-13. 被引量:3
-
8翟玉邦.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审美价值及传播[J].中国报业,2018,0(2):102-103. 被引量:2
-
9王昕玥,张燕.AR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创新运用研究[J].大观(论坛),2021(12):150-151.
-
10宋丽斌,黄晶.中国山水画语言在新晋式民居建筑设计中的转化—以教学实践“一角半边”民宿为例[J].天工,2023(15):33-35.
-
1张志生.油画名家关宏臣作品欣赏[J].国际融资,2014,25(8):76-79.
-
2唐斌.素纸墨秀 方寸求真——王菂和他的花鸟画[J].美术界,2016,0(5):38-41.
-
3史莉.流光溢彩诗意纵横——花鸟画大家祝焘艺术赏析[J].火花,2014,0(10):42-45.
-
4吕冰.关于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美学艺术初探[J].作家,2012(10):225-226. 被引量:3
-
5傅怡静.丹青吟咏 妙处相资——宋代山水画“吟咏情性”与“诗人相表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3):310-315. 被引量:2
-
6文摘[J].书法,2013,0(9):124-125.
-
7胡涛海.丰韵的形象 别具的韵味——《秋风野菊》美点赏读指要[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0(3):4-5.
-
8陆晓燕.混声合唱曲《忆秦娥·娄山关》解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154-158. 被引量:6
-
9付宇.《忆秦娥·娄山关》的演唱风格与艺术表现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120-120.
-
10了了.说崔海[J].艺术与投资,2006(11):117-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