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正声音阶”的由来及其无穷的贻患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最先问世和最为基本的七声音阶原本为自然音构成的五声性七声音阶,即下徵音阶。但约自战国末期起,一些古人将其误读为具有变徵音的"正声"音阶,并与确具变徵音的综合调式性的变徵音阶附会混淆为同一事物,以致在记谱、读谱及乐学理论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的错误和混乱,贻患至今未尽,亟需加以匡正。
作者
徐荣坤
机构地区
天津音乐学院
出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4-47,共4页
Journal of 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关键词
“正声”音阶
变徵音阶
下徵音阶
借调记谱
分类号
J613.6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7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4
1
郑祖襄.
从音乐实践中认识传统乐学理论——评黄翔鹏《中国传统音乐180调谱例集》[J]
.中国音乐学,2004(1):128-134.
被引量:12
2
刘勇.
“同均三宫”琐谈[J]
.音乐研究,2003(4):12-14.
被引量:13
3
张振涛.
民间乐师研究报告——冀京津笙管乐种研究之二[J]
.中国音乐学,1998(1):43-59.
被引量:10
4
黄翔鹏.
曾侯乙钟、磬铭文乐学体系初探[J]
.音乐研究,1981(1):24-55.
被引量:117
二级参考文献
2
1
乔建中.
和而不同 多样统一──四种北方鼓吹乐的比较分析[J]
.音乐研究,1994(3):67-72.
被引量:16
2
稚辰.
宋元燕乐调煞声问题初探[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3):28-36.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47
1
黄大同.
曾侯乙编钟十二声名结构样式与生成之推导(上)——兼论其证据与推理方式[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2):69-87.
被引量:4
2
宋克宾.
论曾侯乙甬钟乐律铭文中“宫调关系”的分类[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1(1):92-101.
被引量:1
3
刘永福.
也谈“史料史实”与“同均三宫”——“同均三宫”四十年(1982—2022)回望之“伪证”再思辨[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2(3):19-25.
4
陈应时.
中国古代乐律学概述[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6):30-35.
被引量:7
5
陈其翔.
舞阳贾湖骨笛研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9(4):10-15.
被引量:5
6
李成渝.
《管子》、《吕氏春秋》生律法之异同[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4):72-75.
被引量:3
7
冯光生,徐雪仙.
战国曾侯乙编磬的复原及相关问题的研究[J]
.文物,1984(5):60-65.
被引量:9
8
陈其翔,陆志华.
中国古代乐律理论的重现[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4):62-66.
被引量:2
9
蒲亨建.
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问题的提出[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4):16-19.
被引量:16
10
杜亚雄.
维吾尔族南疆木卡姆与龟兹乐是否无关[J]
.音乐研究,1989(2):84-8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0
1
张振涛.
民间乐师研究报告——冀京津笙管乐种研究之二[J]
.中国音乐学,1998(1):43-59.
被引量:10
2
赵宋光.
“一百八十调”系统观念的结构逻辑[J]
.中国音乐学,1998(4):13-18.
被引量:27
3
徐荣坤.
苦音音阶的由来及其特征[J]
.音乐研究,1993(2):44-54.
被引量:18
4
义亚.
论同均三宫宫调号[J]
.中国音乐学,1992(4):54-56.
被引量:1
5
黄翔鹏.
中国传统音调的数理逻辑关系问题[J]
.中国音乐学,1986(3):9-27.
被引量:95
6
邓钧.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多声形态及其文化心理特征探微──以侗族多声部大歌和笙乐器为例与彭兆荣先生商榷[J]
.中国音乐学,2002(2):41-52.
被引量:13
7
居其宏.
学术批评:在麻木与过敏中奋起——由周勤如批评杜亚雄事件所想到的[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4):22-30.
被引量:16
8
拙文《黎英海传统七声音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音乐》2013年第3期.
9
博士论文《番瑶音乐文化研究》的第五章.
10
《山西方言調查研究报告》由侯精一、温瑞政编著,山西联合高校出版.
引证文献
3
1
徐荣坤.
关于构建中国音乐基本乐理的几点想法[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1-5.
被引量:2
2
王桂升.
复合的主音——《清风静响》之自由结构与逻辑基础[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4):44-55.
被引量:2
3
刘永福.
“均、宫、调三层次概念”的哲学思考[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4):56-6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永福.
“同均三宫”之“证伪”谬说剖析[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3(3):65-82.
2
马玉峰.
独辟蹊径 成就梦想——作曲家贾国平的艺术人生[J]
.音乐创作,2014,0(11):12-16.
被引量:1
3
徐荣坤.
这几首民歌究竟是什么调式——兼谈学用潮州音乐民间乐语的点滴体会[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13(4):73-80.
被引量:1
4
张法,孟福霞.
艺术学:五大焦点及其后面的概念问题[J]
.文艺争鸣,2011(05X):35-40.
被引量:4
5
何宽钊.
一种中国式审美现代性——论现代民乐室内乐的审美趣味[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2(6):84-91.
被引量:4
1
刘晓文,苗金海.
解读“同均三宫”理论的实践意义——从二人台牌子曲“借调记谱”现象谈起[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9(3):123-128.
被引量:2
2
李成渝.
四川扬琴宫调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2):94-94.
被引量:1
3
冯亚兰.
关于准确、合理、科学地记译西安鼓乐俗字谱的意见[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2(3):43-46.
被引量:3
4
义亚.
论同均三宫标识与记谱实践[J]
.中国音乐,1997(3):48-49.
被引量:1
5
诂言.
长安古乐的音阶及“同均三宫”[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17(3):12-16.
6
黄翔鹏.
二人台音乐中埋藏着的珍宝[J]
.中国音乐学,1997(3):4-5.
被引量:27
7
孙新财.
论音教本认为“声调名”是“调主首调阶名”之错误——声调名,当是“调法名”,与“调主首调阶名”无涉[J]
.中国音乐学,1999(1):71-87.
被引量:4
8
王亚丽.
中国传统七声音阶命名问题研究综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3):127-128.
被引量:3
9
吴晓萍.
西安鼓乐俗字谱的译读[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4):37-45.
被引量:2
10
闫业景.
浅谈感受音乐学[J]
.新闻世界,2014(6):259-260.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