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走向企业的路还有多远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教育技术毕业生就业去向为切入点,结合企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对毕业生较少去企业就业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教育技术毕业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毕业生走向企业的相应建议和对策。
作者
穆桂斌
王坤
机构地区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8-81,共4页
E-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毕业生
就业
可雇佣技能
分类号
G40-57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97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北青网.近三成应届生未找到工作四成就业选关系同[DB/OL].http://Po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10936556.
2
张祖忻.
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
.中国电化教育,2000(7):5-8.
被引量:131
3
邹霞.
对我国高师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04,14(1):48-51.
被引量:13
4
刘永贵.
印第安娜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硕士课程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5(3):64-67.
被引量:10
5
王震,张荣祥.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及其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0):58-59.
被引量:13
6
谢晋宇,宋国学.
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92.
被引量:119
7
茹宏丽.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略[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2):38-41.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北京大学生职业意向和职业训练状况调查[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2(9):30-32.
被引量:8
2
沙景荣,王林,黄荣怀.
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研究的导向作用[J]
.中国电化教育,2004(9):22-25.
被引量:26
3
陈明选.
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04(6):69-72.
被引量:2
4
[美]加涅 张杰夫等译.教育技术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36-145.
5
.本科教育技术学培养目标、培养方案[EB/OL].http://www.e1ec.bnu.edu.cn/jxsz/pyfa.htm,.
6
.教育技术学专业业务培养目标.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计划[Z].,2001.119.
7
郑永柏.教育技术50年[DB/OL].http://www, edu. cn/20010829/209805-z1, shtml,.
8
..http://www, iteonline, net/jiaoyujishuzhuanye/beijingsd/jianjie, htm,.
9
张贤根.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DB/OL].http://www.xslx.com/htm/zlsh/xfzx/2003-8-15-145 59.htm.,.
10
Waterman, R. H. , Waterman, J. A. , Collard, B. A. , "Toward a Career Resilient Workfor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4,7-8.
共引文献
297
1
曾建萍,艾强.
“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实例[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255-256.
2
李炘琪,李文高,苟泽志.
边远地区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6):124-127.
被引量:2
3
施勇,朱永海.
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的效益研究[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4):20-23.
4
田俊.
绩效技术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操作模型构建与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9):64-65.
5
黄冬明,王铝娜.
关于网络协作学习之层次因子分析[J]
.科技经济市场,2007(2).
6
曹文防.
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教师角色[J]
.文教资料,2006(23):41-42.
被引量:4
7
陈新亮,王立华.
大学生就业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选择[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2):95-100.
被引量:2
8
张英杰,杜方,杨波.
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消费导刊,2009,0(11):235-235.
被引量:4
9
张利琴,唐梁兵.
绩效技术在机房管理中的运用[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0(33):24-25.
被引量:1
10
罗志刚,陈传锋,何华.
运用绩效技术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J]
.新课程(下),2008,0(7):69-7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4
1
黄凯,郭永芳,刘斌,孙昊.
论工科院校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J]
.科技资讯,2008,6(20):206-207.
被引量:1
2
郑旭东,张学波.
美国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现状之管窥:挑战与探索[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3):115-120.
被引量:6
3
王洋,付强.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流向问题的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7):22-27.
被引量:13
4
彭慧,张剑平.
我国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实证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06,16(4):42-48.
被引量:5
5
徐红彩.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建议——对2005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1):61-64.
被引量:30
6
巩云飞,罗晋华.
美国教育技术人才的就业方向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02S):11-13.
被引量:4
7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
姜守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8(3):63-65.
被引量:1
9
万华明,郭碧云.
论工科性高校的新闻专业——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5):79-80.
被引量:6
10
任小晴.
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0):53-54.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3
1
蒋雪明,万华明,郭碧云.
夯实实践环节 培养应用型人才[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9(8):94-95.
被引量:1
2
向鑫.
对我国教育技术专业现状之管窥[J]
.文教资料,2011(10):145-147.
被引量:1
3
聂赵育,胡卫星,赵苗苗,唐章蔚.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基于2017—2019年数据分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6(15):7-1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艳馥,杜晓茜,洪旖旎.
工程类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模式[J]
.中国电力教育,2010(6):115-116.
被引量:4
2
蔡园园.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的启示[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10):5-6.
3
卢锋,方丽雅,黄宇星.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挑战、机遇与路径选择[J]
.中国远程教育,2022(7):50-58.
被引量:8
4
龚小龙,吕佳宸,范文翔.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J]
.计算机时代,2022(10):136-141.
5
李志河,冯燕,李瑞萱.
数智时代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局限性、作用域与知识框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3):58-62.
被引量:1
6
王竹立,宋肖芋.
破解“南国农之问”,助力新质教育--教育技术学科到底应如何建设?[J]
.现代教育技术,2024,34(6):5-13.
1
穆桂斌,王坤.
国内教育技术毕业生走向企业的路还有多远[J]
.中国电化教育,2007(9):17-19.
被引量:6
2
朱雪良.
论严峻就业形势下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
.世界教育信息,2011,24(11):55-56.
3
陈义禄,骆雄辉.
高校学生求职择业心理调适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7):142-145.
4
巩云飞,罗晋华.
美国教育技术人才的就业方向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3):76-79.
5
张帆,康洁.
浅析高职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与文化素质教育[J]
.青年与社会,2013(5):36-37.
被引量:1
6
马晓玲,刘美凤,李玲.
从两条途径来看美国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J]
.成人教育,2013,33(12):36-39.
被引量:1
7
张立功.
打造你的心理优势[J]
.心理与健康,2004(6):38-39.
8
王金荣,吕小定.
转变观念,培养面向21世纪的教育技术人才[J]
.电化教育研究,2000,21(10):34-35.
被引量:1
9
庄裕美.
从毕业生就业去向看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问题[J]
.福建高教研究,2008(5):16-17.
被引量:2
10
丁勇.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探讨[J]
.文教资料,2006(29):10-11.
被引量:6
电化教育研究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