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CO_2超临界萃取在天然药物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CO2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对化学成分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因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别适用于对热敏性、高附加值、单用量少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
作者
龙继红
王兴文
机构地区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
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
出处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5-596,共2页
West Chin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萃取
二氧化碳
夹带剂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7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316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7
1
刘桂霞,那大成,陈坚,王德军.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中的应用[J]
.现代应用药学,1995,12(4):8-9.
被引量:8
2
郑荣波.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中草药上的应用[J]
.中药材,1992,15(9):39-42.
被引量:18
3
刘本,洪爱仙.
超临界流体提取及其应用[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23(9):421-426.
被引量:6
4
张印俊,杨培全.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中草药成分的进展[J]
.华西药学杂志,1998,13(4):242-244.
被引量:20
5
王建平,石井永,石川勉.
超临界流体在萃取飞龙掌血成分上的应用[J]
.中草药,1990,21(11):18-20.
被引量:20
6
陈新,崔健,张英华,王晓晶.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提取天然植物中有效成分的应用[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13(3):55-55.
被引量:1
7
葛发欢,史庆龙,谭晓华,李志远,金雪松.
超临界CO_2萃取姜黄油的工艺研究[J]
.中药材,1997,20(7):345-350.
被引量:37
8
葛发欢,王海波,李菁,辉国钧,梁宝钻,罗文基,邓伟,吴惠勤,张桂英.
超临界CO_2萃取黄花蒿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J]
.中药材,1995,18(11):570-572.
被引量:41
9
李菁,葛发欢,黄晓芬,李莹,辉国钧,吴惠勤.
超临界CO_2萃取当归挥发油的研究[J]
.中药材,1996,19(4):187-189.
被引量:69
10
苏子仁,陈建南,葛发欢,周华,刘中秋,许晓峰,刘良.
应用SFE-CO_2提取丹参脂溶性有效成分工艺研究[J]
.中成药,1998,20(8):1-2.
被引量:45
二级参考文献
57
1
李国钟,李楠,保宇,张美华.
超临界CO_2萃取甘草素[J]
.化学工程,1994,22(5):26-28.
被引量:33
2
陈执中,章月华.
生化新药研究动向[J]
.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12-15.
被引量:12
3
葛发欢,李菁,王海波,黄昌全,梁厚,谢郁峰.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黄花蒿成分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药材,1994,17(8):31-32.
被引量:23
4
彭洪,张镜澄,郭振德.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生理活性物质萃取上的应用[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26(11):519-523.
被引量:18
5
葛发欢,王海波,李菁,辉国钧,梁宝钻,罗文基,邓伟,吴惠勤,张桂英.
超临界CO_2萃取黄花蒿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J]
.中药材,1995,18(11):570-572.
被引量:41
6
葛发欢,李菁,王海波,辉国钧.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及药物分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景[J]
.中药材,1995,18(6):316-319.
被引量:61
7
辉国均,葛发欢,王海波,李菁,梁宝钻,老(彳致)民,吴惠勤,张桂英.
紫苏子脂肪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GC-MS测定[J]
.中药材,1995,18(12):624-625.
被引量:14
8
李玲,陈志强,李修禄.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药学学报,1995,30(2):133-137.
被引量:50
9
徐凯健,陆义诚,孙考祥,胡君茹,徐彦贵,秦雅英.
复方中药《抗衰灵》中三种主要成份HPLC法含量测定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9,9(11):544-546.
被引量:11
10
梁延寿.
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联用技术及其在生药分析中的应用[J]
.药物分析杂志,1996,16(1):60-63.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316
1
应安国,许松林.
超临界萃取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及质量检测上的应用[J]
.化工进展,2003,22(z1):124-128.
被引量:2
2
尚宇光,李淑芬,肖鸾.
植物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J]
.现代化工,2002,22(S1):51-54.
被引量:24
3
侯永春.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3(4):33-35.
4
刘英杰,毛淑杰,陈金春,陈春生.
不同品种醋炮制元胡对延胡索乙素提取率和固形物的影响[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246-248.
被引量:4
5
郭红丽.
超临界萃取新技术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38(3):97-98.
被引量:1
6
范利华,童张法,肖安风.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S2):53-55.
被引量:2
7
詹玉石,段惠茹,李党红,刘艳菊,姜洋,郭琦,李连颖.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材提取中的应用[J]
.北京中医,2004,23(3):184-185.
被引量:8
8
朴光春,元海丹,郑光浩,李志勇,崔兴日.
中药的质量和两种现代技术[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4):54-55.
被引量:1
9
陈磊,刘晔,康鲁平,秦路平.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J]
.药学实践杂志,2004,22(4):193-196.
被引量:12
10
刘晖,倪京满.
当归地上与地下部分挥发油的比较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2004,19(3):105-107.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29
1
刘俊,梅文莉,崔海滨,吴娇,戴好富.
白木香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J]
.中药材,2008,31(3):340-342.
被引量:33
2
蔡定建,彭肖,刘慧,毛林春,罗序燕,许宝泉.
超临界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富硒脐橙油成分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9,20(5):176-182.
被引量:11
3
任建敏,张梦军,王振维,唐路长,肖正华.
当归与五味子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J]
.华西药学杂志,2004,19(4):247-249.
被引量:3
4
战希臣,孟庭宇,刘学武,李志义.
超临界CO_2萃取胡椒油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J]
.化学工程,2006,34(6):8-11.
被引量:5
5
梁永枢,刘军民,魏刚,徐鸿华.
沉香药材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518-2518.
被引量:25
6
侯彩霞,李淑芬.
挥发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分离进展[J]
.化工进展,2007,26(1):42-46.
被引量:30
7
周雪晴,冯玉红.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新进展[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1):101-105.
被引量:16
8
梅文莉,曾艳波,刘俊,戴好富.
五批国产沉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
.中药材,2007,30(5):551-555.
被引量:82
9
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10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178-7179.
引证文献
5
1
叶翠层,赵良忠,夏湘.
CO_2超临界流体-夹带剂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工艺条件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8):342-345.
2
李庆杰,刘丽健,常艳茹,李金鹏,张晓荧,刘永强.
GC-MS分析东北玉簪中的超临界CO_2萃取物[J]
.华西药学杂志,2010,25(4):385-386.
被引量:1
3
宋应华,郁威.
超临界CO_2萃取木香挥发油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3):276-279.
被引量:3
4
李勇,蒋海强,巩丽丽.
沉香种子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6):142-144.
被引量:6
5
程满环,毕淑峰,兰艳素.
GC-MS分析黄山花楸不同部位的挥发油[J]
.华西药学杂志,2015,30(6):703-70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周广涛,高鹏,戴兵,代龙.
木香中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提取工艺优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40-42.
被引量:24
2
谷满仓,钱亚芳.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精馏联用技术提取脱酸月见草油的工艺优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11-14.
被引量:5
3
吴惠妃,梅全喜,李庆国,李菁菁.
白木香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性研究[J]
.中药材,2013,36(9):1463-1466.
被引量:9
4
李成源,陈苏依勒,陈俊博,雷帮富,向卫,花儿.
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贺兰山丁香挥发油工艺及其成分分析[J]
.广东化工,2015,42(9):16-17.
被引量:1
5
于淼,于洋,徐丽萍,刘洪章,刘树英.
玉簪属植物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5(13):198-201.
被引量:8
6
兰艳素,牛江秀,蒋余芳,李娜.
CO_2超临界萃取荔枝草挥发油及成分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4):22-27.
被引量:6
7
沈汝青,陆麒,朱宝璋.
超临界CO_2沉香萃取及高级精油精制工艺[J]
.化工设计通讯,2018,44(1):126-126.
被引量:6
8
郑威,崔正嵬,冯剑,陈德力,刘洋洋.
白木香种子脂溶性成分及其抗肝癌活性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12):2006-2011.
被引量:1
9
段明慧,潘江波,周翱翱,詹华书,葛发欢.
白木香种子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条件研究及其理化指标分析[J]
.中国油脂,2018,43(8):7-11.
被引量:2
10
王思凡,胡东锋,李前春.
超临界CO2萃取法处理油基钻屑工艺实验[J]
.石油钻采工艺,2019,41(5):597-602.
被引量:11
1
宋吉吉,张继龙.
把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应用于中药蛇床子有效成分的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5,7(17).
2
徐莉扬,徐琳.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概况[J]
.辽宁医药,2008,23(1):26-29.
被引量:2
3
刘小红,刘建群.
中药热敏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37-40.
被引量:8
4
程庚金生.
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5):714-715.
被引量:3
5
李守君,雍枫,冯艳茹.
超临界萃取荞麦中芦丁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87-89.
被引量:2
6
陈殿伟,魏庆玲,孙秀利.
微波法提取丹参中丹参酮ⅡA[J]
.中成药,2008,30(7):1047-1049.
被引量:6
7
高附加值的天然产物高效提取精制技术[J]
.科技开发动态,2005(5):30-30.
8
吴佳,周日宝,童巧珍,陈言,王贵武.
白术挥发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优化及其成分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2007,9(4):14-18.
被引量:15
9
毕文术,杨雪冰,张凤蕴,房洪太,谢忠艳,王丽群,于伟玲.
双黄连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J]
.黑龙江医学,1998,0(10):56-57.
被引量:5
10
张向宇,白术杰.
玉米须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31(3):85-86.
华西药学杂志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