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电视新闻舆论场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等多学科理论,对存在于各种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意见性信息传播进行多维度的学理性分析,提出电视新闻舆论场这一新概念,探讨电视评论的运行机理、内在规律和话语空间,由此推论出:舆论场的构建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进入了评论时代,并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社会共振圈。
作者 谭天
出处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8-42,共5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3]王振亚,李舒.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4年.
  • 2[4]涂光晋.广播电视电视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 3谭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划分[J].电视研究,2005(9):26-28. 被引量:5
  • 4刘敬东.电视新闻评论,还在路上[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2(3):37-39. 被引量:7
  • 5[4][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著,祝建华,武佛译.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 6[10][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M].张永喜,鲍贵,陈光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7谭天,吴显德.寓思辨于形象之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创优谈[J].岭南新闻探索,2003,(3):36-38.
  • 8[美]威尔伯·施拉姆 陈亮译.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189.

二级参考文献2

  • 1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想—新闻报道认识论原理及运用》[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第157页.
  • 2沈征郎.《实用新闻鳊采写作》[M].台湾联经出版实业公司,1992年版.第153页.

共引文献26

同被引文献25

  • 1陈洪钧.不容疏忽的媒体话语权——浅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J].东南传播,2007(10):31-32. 被引量:4
  • 2屠晶靓.从“愤青”到“奋青”?——解读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特色的转变[J].青年记者,2005(6):22-23. 被引量:3
  • 3谭天,易钟林.读报读网增添电视新魅力[J].传媒观察,2006(9):45-46. 被引量:2
  • 4[英]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7.
  • 5陆侠.人民日报:由石首事件看政府如何应对群体事件[N/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9533012.html.
  • 6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EB/OL].http://yq.people.com.cn/htmlArt/Art330.htm.
  • 7刘国林.参与处理石首事件的一些感言[EB/OL].http://lgl.1965.blog.163.com/blog/static/7038327820095236112570/.
  • 8沐兰.写给刘国林的敬意与歉意[EB/OL].http://www.chinaelectiom.org/newsinfo.axp?newsid=151309.
  • 9刘国林.石首事件为什么被认定是自杀[EB/OL].http://lgl.1965.blog.163.com/blog/static/7038327820095309521424/.
  • 10钱钢.石首出了个刘国林[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705/10/147944_4145327.html.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