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瓜黑星病检疫检验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黄瓜黑星病发生规律及检疫检验技术的研究表明:在天津气候条件下,田间(保护地)调查最佳时间即发病高峰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文中重点描述了黄瓜植株不同部位黑星病的症状特点;探讨了黄瓜黑星病室内病原鉴定技术;摸索出种子检疫检验方法。
作者
李秀文
机构地区
天津市植保植检站
出处
《天津农林科技》
2007年第5期4-6,共3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ianj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基金
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
项目编号(05YFJMJC07800)
关键词
黄瓜黑星病
检疫
检验
分类号
S41-30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6
1
关爱民,石延霞,杨生玉,李宝聚.
瓜枝孢(Cladosporium cucumernium)弱致病菌特性初步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05,35(S1):196-199.
被引量:5
2
赵杰.
ITS序列分析及其在植物真菌病害分子检测中的应用[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4):35-37.
被引量:78
3
陈怀谷,方正,陈厚德,林玲,王裕中.
小麦纹枯病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区序列比较[J]
.植物病理学报,2005,35(1):24-29.
被引量:19
4
谢昌平,谢梅琼,文衍堂.
番木瓜疮痂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05,25(6):9-14.
被引量:3
5
伍祥兴,胡正祥,彭淑媛.
40%氟硅唑EC对黄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J]
.湖南农业科学,2006(3):89-90.
被引量:9
6
张桂华,韩毅科,孙小红,李淑菊,魏爱民,杜胜利.
与黄瓜抗黑星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1):2250-2254.
被引量:17
7
唐建辉,王伟.
西瓜炭疽菌核糖体基因ITS区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66-2568.
被引量:12
8
D.S. Xie X.M. He Q.W. Peng.
Characterization of Fusarium Oxysporum Isolates Obtained from Wax Gourd and Chieh-qua in China by Pathogenicity, RAMs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1 and ITS2)[J]
.分子植物育种,2007,5(2):271-272.
被引量:2
9
王育水,王玉,许会才,刘永英,姬生栋.
黄瓜黑星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62-64.
被引量:1
10
王云帆,王刚.
黄瓜黑星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及再生菌株的致病性[J]
.北方园艺,2008(11):173-17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高永洋,高观朋,王倩倩,王伟.
黄瓜黑星病菌核糖体基因ITS区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09,38(8):78-83.
被引量:2
2
王惠哲,管炜,杨瑞环,李淑菊.
黄瓜种质资源抗黑星病鉴定与评价[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2):135-13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惠哲,杨瑞环,邓强,曹明明,李淑菊.
抗黑星病黄瓜新品种‘津冬369’[J]
.园艺学报,2022,49(S01):85-86.
2
石良红,赵兰勇,吴迪,王玉,姜琳,杨暖.
山东牡丹黑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与ITS序列分析[J]
.园艺学报,2015,42(3):585-590.
被引量:9
3
石良红,李玲,申宏伟,孙逢毅,赵兰勇.
牡丹红斑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J]
.农学学报,2014,4(10):32-35.
被引量:8
4
王惠哲,张有为,李淑菊,杨瑞环,邓强,曹明明.
不同黄瓜材料对黑星病的抗性评价[J]
.农业科技通讯,2018(11):142-144.
5
王惠哲,邓强,张有为,李淑菊,杨瑞环,曹明明.
SSR标记和苗期人工接种鉴定黄瓜抗黑星病种质资源[J]
.中国瓜菜,2019,32(3):13-17.
被引量:2
1
蔡悦,王新,陈洪存,刘寿山,高宝柱,宋福.
稻水象甲传播途径研究(一)[J]
.植物检疫,1997,11(1):38-40.
被引量:4
2
高宇,赵红盈,遇文婧,马晓乾,熊晋锋.
光肩星天牛检疫检验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5):96-101.
被引量:3
3
宁红,秦蓁.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疫性有害生物诊断中的应用[J]
.植物检疫,2002,16(2):98-100.
被引量:6
4
白洁.
浅析我省植物检疫手段的建设[J]
.青海农技推广,2001(1):12-12.
被引量:2
天津农林科技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