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围绕赵树理"十七年"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性与不断被"提升""提纯"的理论的现实主义之间差异性,深入疏理、剖析了赵树理与"十七年文学"诸多变迁的复杂关系。赵树理对农村长期观察形成的农村经验以及"自成一个体系"的表达方式,使得他一直坚挺着"朴素的现实主义"立场。"朴素的现实主义"把"亲历""经验"视为最重要的因素,不但与"浪漫主义"无缘,也本能地疏离于"革命现实主义"的本质化叙事。中国文学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社会伦理功能与"五四"以来现代文学已矗立起来的强大的启蒙传统,正是他在功能范畴确认现实主义内涵的坚实的基础。他对乡村生活经验累积以及对这份精神资源的分外倚重,使得他看待现实的眼光中总有着类乎天然的怀疑与探究性,"经验"和"底层视角"是他接纳一切外在的惯常姿态。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130,共21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