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美国本科教育及其人才培养的特点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阐述了美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的一些培养方法和理念,并结合我国实际,以期从不同层面反映两国本科教育的差异,进一步探索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
作者
郑鸣
机构地区
上海金融学院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70-71,42,共3页
Commercial
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本科课程设置
科研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69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1
伍红林.
21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2):101-104.
被引量:12
2
陈超,赵可.
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1):33-38.
被引量:127
3
张喜梅.
新世纪美国重点理工大学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方法模式探索[J]
.中国高教研究,2003(2):70-71.
被引量:9
4
Paul D. Umbach Stephen R. Porter,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M],Springer Netherlands,April 2002
5
王伟,余际从.
在中美比较中审视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3):128-131.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舸昕.从哈佛到斯坦福[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2
Richard Lovell Edgeworth. Practical Education[EB/OL].http ://www.nal.vam.ac.uk/exhibits/niniaturelibraries/practica/eduction.html, 1998 -05 -30/2004-11-24.
3
MIT. Undergrade research opporturdties(UI(OP)[EB/OL].http ://web.mit.edu/urop/, 2004-11-21/2005-02-03.
4
MIT. Academic and Research Options[EB/OL]. http://web.mit.edu/iap/, 2004-11- 21/2005-02-03.
5
MIT. Undergraduate Seminars:Spring Term(2004-2005)[EB/OL]. http ://student.mit. edu/catalog,/Undergradu-ate_Seminars.html,2004-11-21/2005-02-03.
6
MIT. Academic and Research Optiom[EB/OL]. http://web.mit. edu/career/www/students/, 2004 - 11-21/2005-02-03.
7
MIT. Academic and Research Options:Edgerton center/MISTI [EB/OL]. http://web.mit.edu/edgerton/main.html,2004 - 11-21/2005 -02 -03.
8
.[EB/OL].http://web.mit.edu/MISTI/main.html,2004-11-21/2005-02-03.
9
查卫平.美国高等教育信息(14)[J/OL].http: //www. assessment. edu. cn/higher edu. html,2000-10-11:.
10
Paige. The Bush Budget for Higher Education Help Keep College Affordable for American Families [EB/OL].http: //www. whitchouse. org, 2002-05-02.
共引文献
169
1
吴翠楠,韩金镕,蔡宏波.
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创新发展路径选择[J]
.教育经济评论,2021,6(4):107-117.
被引量:3
2
刘梦颖.
新时代西部民族院校本科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6):93-95.
被引量:1
3
沈晓丽.
国外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文教资料,2007(21):130-132.
被引量:11
4
杨国梁.
美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概况[J]
.科技促进发展,2011,7(9):87-93.
被引量:17
5
黄超.
高等学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S2).
被引量:2
6
温伟力.
国外高校教学经验对我国高校课堂实践性教学的启示(英文)[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3(7):77-80.
被引量:2
7
地里木拉提.吐尔逊,汪烈军,贾振红.
创新教育:工程创新之引擎[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S1):57-60.
被引量:1
8
张喜梅.
美国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特点与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1):46-49.
被引量:15
9
黎平,王宇.
高校德育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美国高校德育观念分析及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2):88-89.
被引量:4
10
赵韩强,赵树凯.
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06(4):25-29.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22
1
杨思帆.
当今美国大学入学考试的六大特征[J]
.教育与考试,2008(2):32-35.
被引量:4
2
吴伟,邹晓东,陈汉聪.
德国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J]
.高教探索,2011(1):69-73.
被引量:43
3
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N].光明日报,2009-10-12.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edu.cn/html/e/jiaoyuguihuagangyao.htm,2010-01-18.
5
陈楚.
坚持以人为本 探索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机制[J]
.人民长江,2009,40(7):94-96.
被引量:12
6
水利高校如何培养适应现代水利需要的人才[J]
.中国水利,2009(16):1-4.
被引量:11
7
关仲和.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0(6):7-11.
被引量:218
8
张力.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与发展方向[J]
.行政管理改革,2010(6):42-44.
被引量:10
9
吕孟仁.
美国大学的本科教育及启示[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2):85-91.
被引量:3
10
周敏姑,贺喜莹,何雨浩,朱瑞祥.
美国本科教学模式及特点分析[J]
.中国农业教育,2011,12(5):93-9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王爱军.
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4):41-42.
被引量:10
2
梁金兰,郭双宙.
中美高等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比较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1(11):90-93.
被引量:8
3
蒋水华,潘嘉铭,宋固全.
拔尖创新型水利人才培养途径及方法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7,26(6):27-3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董美玲.
中美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动因、方式、成效和环境的比较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4):113-121.
被引量:22
2
孟猛.
中美高等教育间的差异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J]
.时代经贸,2012,10(16):37-37.
被引量:1
3
彭建章,李兰涛,宣兆卫,申珍珍.
以就业和社会适应性为视角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调查研究[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2):30-36.
被引量:4
4
沈忠明,张成君.
涉农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实践——基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的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13(1):53-57.
被引量:2
5
葛姝亚.
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的良性机制研究——以河南省高校为例[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30(1):141-144.
被引量:2
6
熊建文.
大众化背景下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及启示[J]
.唯实,2013(5):87-89.
被引量:1
7
黄文杰.
美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的特点及思考[J]
.消费导刊,2013(9):185-185.
8
刘超,陈玲,仇念海,王丽娜,刘阳.
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7):239-240.
被引量:1
9
李婷.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2):192-193.
被引量:16
10
罗骏,周小丁,陈剑.
基于持续改进的本科教育质量研究[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5,0(2):19-22.
被引量:1
1
岑建君,廖舒力.
“创新”与“育人”:迈向21世纪的美国本科教育[J]
.世界教育信息,2002,15(11):10-12.
被引量:1
2
庄丽君.
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本科教育特点研究——基于11所文理学院的调查分析[J]
.世界教育信息,2015,28(7):26-30.
被引量:1
3
刘玉祥.
浅析《参与学习》对美国本科教育的影响[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5):77-79.
被引量:4
4
李晓钟,李佳敏.
美国本科教育特点及启示[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67-68.
5
王建惠.
美国高校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
.陇东学院学报,2010,21(4):112-114.
被引量:1
6
余东升.
评估一流的本科教育:路径与价值——美国的经验及其意义[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0(3):126-131.
被引量:17
7
陈银枝.
学生参与:美国本科教育质量检测的新视角[J]
.科教导刊,2012(31):11-12.
8
李奇.
试析美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估中的问卷调查[J]
.比较教育研究,2008,29(3):70-75.
被引量:19
9
陆欣.
美国通识教育对中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J]
.学理论,2013(21):238-239.
10
美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估的“学习转向”及启示[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6,0(13):8-8.
商业时代
2007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