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障碍因素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作者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不利于本地转移,城市就业形势严峻阻碍了异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限制了就业范围,制度性因素则制约了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作者
王浩
机构地区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经管系
出处
《甘肃农业》
2007年第5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
非农转移
障碍因数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张建深,李辉.
我国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有效途径[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29-33.
被引量:5
2
刘荣利.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4):53-55.
被引量:10
3
杨德才.
制度变迁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阶段性流动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2006(12):38-41.
被引量:9
4
刘后平.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分析[J]
.农村经济,2006(12):111-11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姚晓荣.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障碍及对策[J]
.甘肃社会科学,2004(4):114-116.
被引量:12
2
石声萍,刘志文,黄斌.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思考[J]
.重庆社会科学,2004(C00):16-19.
被引量:1
3
张丽清.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及化解对策[J]
.江南论坛,2001(11):19-20.
被引量:2
4
马凯旋.
中国二元结构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J]
.经济与管理,2005,19(6):9-11.
被引量:2
5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37.
6
国家统计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people.com.cn,2005-03-01.
7
[12]州省农调队.2003年贵州城乡居民生活综述[EB/OL].http:∥www.sa nnong. gov. cn/fxyc/ncjjfx/200405270818.htm,2004-04-06.
8
[9]彭志龙,施发启.四大因素导致我国投资与消费率失衡[N].上海证券报,2004-09-08(5).
9
祁京梅.2003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之六[N].上海证券报,2002-12-09(2).
10
李绍清.推进"三化"进程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J/OL].湖南经济研究,2003(8A).
共引文献
21
1
李素英,吴永立,梁建峰.
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可持续转移研究[J]
.时代经贸,2008,6(S1):79-80.
被引量:2
2
刘荣利.
河南省产业集群亟须突破的若干困境[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47-50.
被引量:10
3
刘荣利.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4-4685.
被引量:3
4
王浩.
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6X):7-8.
被引量:2
5
刘荣利.
河南食品工业发展对策[J]
.中国市场,2007(39):6-7.
被引量:7
6
王浩.
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8(2):20-22.
被引量:3
7
郑翠霞.
云南省漾濞县顺濞乡农村消费市场调查报告[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7):28-31.
被引量:1
8
刘志荣,姜长云.
关于农民创业发展的文献综述——以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为重点[J]
.经济研究参考,2008(66):37-47.
被引量:12
9
周运国.
浅议如何开拓我国农村消费市场[J]
.科学咨询,2009(15):9-10.
被引量:10
10
王浩.
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90-1979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
1
王剑,刘正良.
新农村建设目标下的户籍制度改革[J]
.理论探索,2007(4):117-119.
被引量:2
2
郭江平.
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J]
.理论探索,2004(1):57-59.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杜雁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解读[J]
.沧桑,2009(4):127-129.
1
刘荣利.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4-4685.
被引量:3
2
王广寒.
经济衰退对中国林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
.经济视角(中),2011(2):24-24.
被引量:3
3
叶海燕.
从奉节看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决策导刊,2008,0(8):20-21.
被引量:2
4
陈国华,李旭,姜君.
开拓农外新领域 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J]
.农业经济,2001(3):21-22.
5
胡雪萍.
制度创新: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保障[J]
.农村经济,2004(S1):112-115.
6
罗一甫.
提高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村小康建设[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5,27(3):70-72.
被引量:1
7
黄继炜.
农民收入区域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08(9):30-31.
8
张晓松,杜文景.
我国逾2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J]
.乡镇经济,2007(8):30-30.
9
何志方.
以实施阳光工程为契机加快建筑行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J]
.中国建设教育,2005,0(1):9-12.
10
非农领域开辟农药高利润空间[J]
.江苏氯碱,2011(2):43-43.
甘肃农业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