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共2页
Education Review
参考文献3
-
1蒋昕捷,谢湘.《素质教育推进为什么这么难》,《中国青年报》,2006年2月27日.
-
2布尔迪厄著,杨亚平译.《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页,7页.
-
3谢作栩.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01,17(3):13-18. 被引量:113
二级参考文献1
-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1998..
共引文献112
-
1杨冬.普及化阶段的一流本科教育:基本特征与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10):54-62. 被引量:10
-
2杨晓旗,钟国燕.艺术设计本科应用型人才细分及其结构化培养模式的探索[J].科教导刊,2023(9):32-35.
-
3杨玉茗.新时期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思考——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7):77-78. 被引量:2
-
4丰聪.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S1):120-122. 被引量:2
-
5朱红,古桂雄,汪健,冯星,钱丽萍,朱玲俐.儿科医学大众化教育的可行性[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17(6):66-67.
-
6樊泽恒.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反思与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69-74. 被引量:4
-
7邓伟.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性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2):112-114. 被引量:1
-
8王超.构建高校教育质量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9):68-69.
-
9褚华东.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精英人才培养的思考[J].大家,2011(10):67-67. 被引量:2
-
10谌姿.后大众化时期高等学校分类招生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8):43-4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8
-
1祝文生,张德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保证问题研究[J].教育探索,2006(6):39-40. 被引量:16
-
2[法]布尔迪厄.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M].杨亚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
3周艳,王洪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教育分层功能的弱化及其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7(5):95-99. 被引量:8
-
4别荣海.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观建构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2):67-73. 被引量:10
-
5刘巧凤.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我国大学生成长新特点探究[J].教育探索,2011(4):130-131. 被引量:5
-
6赵叶珠,陈海燕.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多维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27(4):57-62. 被引量:19
-
7张文格.后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危机及根源[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32-36. 被引量:13
-
8马丁·特罗,濮岚澜.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4):5-16. 被引量:111
-
1陆伟,葆乐心.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工作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126-128. 被引量:3
-
2邱学华.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习皮亚杰的智慧发展理论[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3(1):35-36.
-
3孙玉杰.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过度解读与反思[J].教育科学文摘,2008,27(1):10-11.
-
4李荣.小学生认知能力的特征与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29):24-24.
-
5卢志成,李斌琴.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纺织教育,2006(5):25-28. 被引量:3
-
6王莉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阶段论[J].石油教育,2014(2):82-86. 被引量:18
-
7邵振武.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几点看法[J].魅力中国,2010(31):318-318.
-
8潘懋元,谢作栩.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2):1-6. 被引量:262
-
9黄献松.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的自组织理论分析[J].唐都学刊,2006,22(5):86-89. 被引量:2
-
10徐文东.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性认识[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5,0(11):227-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