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强化审前程序为基础构建多元化调解机制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往往表现为复杂而频发的纠纷。面对这种形势,近年来,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成为了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关心的论题,其背景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框架下促进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秩序。作为司法解决纠纷机构的人民法院来讲,也应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探索应对的方案。
作者
潘福仁
机构地区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21,共4页
Journal of Law Application
关键词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调解机制
审前程序
社会转型期
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秩序
人民法院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9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16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8
1
范愉.
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
.中国司法,2004(10):55-62.
被引量:97
2
潘福仁.“探索诉讼调解新模式创新调解工作新机制”(在2004年10月10日上海法院调解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话).
3
李浩.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目标、功能与模式[J]
.政法论坛,2004,22(4):3-9.
被引量:53
4
蔡虹.
审前准备程序的功能、目标及其实现——兼论法院审判管理模式的更新[J]
.法商研究,2003,20(3):102-108.
被引量:8
5
刘峥,蒋飞.
审判公开制度施行情况的实证调查与思考[J]
.法律适用,2006(3):9-13.
被引量:4
6
傅郁林.
繁简分流与程序保障[J]
.法学研究,2003,25(1):50-63.
被引量:207
7
王福华.
直接言词原则与民事案件审理样式[J]
.中国法学,2004(1):69-76.
被引量:35
8
徐昕,徐昀.
非正式开庭研究[J]
.比较法研究,2005,19(1):71-86.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69
1
韩庆解,廖朝平.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之审前程序结构模式研究[J]
.法学评论,2001,19(6):96-101.
被引量:10
2
陈桂明,李仕春.
缺席审判制度研究[J]
.中国法学,1998(4):99-107.
被引量:34
3
德全英.
中美法院制度的宏观比较与思考[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3):29-39.
被引量:10
4
廖永安.
对民事诉讼中法院“不作为”行为的思考[J]
.法商研究,1999,17(4):93-98.
被引量:10
5
李汉昌.
美国民事审前程序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J]
.法学评论,1998,16(6):96-101.
被引量:22
6
齐树洁.
德国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借鉴意义[J]
.中国法学,2002(3):163-173.
被引量:30
7
《法制日报》2001年4月9日题为“政府败诉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如同废纸”.
8
[意]莫诺·卡佩莱蒂 徐昕译.《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M].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9
[日]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M].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9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共引文献
416
1
罗云.
另一种方法:小额诉讼标的额的划界[J]
.湘江法律评论,2022(1):201-218.
2
朱云娇.
当前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4):104-105.
3
卢芳霞.
“枫桥经验”:中国特色调解制度的时代叙事[J]
.民间法,2019(1):273-287.
被引量:3
4
兰榕燕.
民事案件繁简分流的检视与重塑——以纠纷靠前化解为视角[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2,34(4):65-72.
5
张亮,黄茂醌.
我国民事审判重心全面下沉的体系性应对[J]
.河北法学,2022,40(7):149-168.
被引量:3
6
刘韵.
精细化诉讼程序视域下民事诉讼争点整理现状及其发展——基于规则和裁判文书的实践分析[J]
.法学家,2021(2):131-146.
被引量:5
7
陈陟云.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及审判权运行改革的实践向度[J]
.中国法律评论,2014(4):215-221.
被引量:8
8
张兴美.
电子化证据鉴真:挑战与应对[J]
.东南法学,2023(1):31-45.
9
陈浩.
审级功能划分与再审程序[J]
.广东经济,2017,0(2X):230-230.
10
刘加良,喻富林.
论民事审限制度的改进[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350-35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
1
张卫平.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J]
.法学研究,1999,21(6):37-46.
被引量:112
2
郑正忠.
两岸司法制度之比较及其未来完善之思考[J]
.法学家,1999(4):97-111.
被引量:15
3
江伟,傅郁林.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学[J]
.中国法学,1999(6):20-23.
被引量:13
4
李浩.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目标、功能与模式[J]
.政法论坛,2004,22(4):3-9.
被引量:53
5
汤维建.
论构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足性审前程序——审前程序和庭审程序并立的改革观[J]
.政法论坛,2004,22(4):16-23.
被引量:43
6
陈希.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独立地位——兼议审前程序的目的、任务与功能[J]
.法学杂志,2006,27(5):114-116.
被引量:4
7
本报记者 王锋 本报通讯员 吴在存.让当事人明明白白打官司[N]法制日报,2004.
8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论法官释明权在民诉中的运用[N]人民法院报,2003.
9
Wilkinson,,Cheung,Booth.A Guide to Civil Procedure in HongKong. . 2009
10
熊跃敏.
民事诉讼中法院的、法律观点指出义务:法理、规则与判例--以德国民事诉讼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法学,2008(4):119-127.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2
1
齐树洁.
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之构建[J]
.法治研究,2010(4):3-10.
被引量:16
2
齐树洁.
构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思考[J]
.民事程序法研究,2010(1):1-14.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胡志中.
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以比较法为视角[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27(6):106-108.
2
胡晓涛.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的适用[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8(3):66-73.
被引量:1
3
胡晓涛.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及在中国的适用分析[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6):123-128.
被引量:9
4
任传站.
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4):105-106.
5
胡腾博.
论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及完善[J]
.经济研究导刊,2014(34):311-312.
6
赵星.
浅析ADR在我国涉外民商事争议解决中的应用——以“达娃之争”视角[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5,0(3):262-262.
7
王建国.
法治中国视域下立案登记制的回顾与展望[J]
.河北法学,2016,34(12):15-27.
被引量:7
8
陈海嵩.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程序规则的争议与完善[J]
.政法论丛,2017(3):126-136.
被引量:18
9
张天一.
反诉牵连性研究[J]
.研究生法学,2017,32(2):29-57.
被引量:3
10
李慧惠.
论民事诉讼庭前会议充实化的制度支撑[J]
.净月学刊,2017(5):94-100.
1
程远凤,徐银香.
劳动争议“多元化”调解机制构建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36):33-34.
2
陈福民,胡永庆.
审前程序与多元化调解机制[J]
.中国审判,2007,0(9):78-80.
被引量:1
3
李琳.
商事调解的利弊探析暨多元化调解机制的建立[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3):105-108.
被引量:1
4
李琳.
商事调解的利弊探析暨多元化调解机制的建立[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63-65.
被引量:1
5
刘德芬.
我国多元化调解机制的反思与完善[J]
.福建法学,2009(2):25-28.
被引量:1
6
杜智慧,王银燕.
加强民事案件调解工作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8):127-128.
被引量:1
7
昌平区法院构建立案前多元化调解机制[J]
.中国审判,2012(1):89-89.
8
张长宏.
论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调解机制[J]
.中国科技博览,2012(24):267-267.
9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包祥水.
关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机制的调查和思考[J]
.法治研究,2008(3):3-9.
被引量:9
10
李国波.
构建维护农民权益的多元化调解机制[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5):37-39.
法律适用
200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