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事执行改革中的若干理论误区 被引量:1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改革应该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只有在正确的理念引导下,民事执行制度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对执行权的性质认识不清,一些学者提出把当事人主义、举证责任制度、保持被动与中立以及平等对待债权人和债务人等民事审判原则引入执行制度之中。执行权与审判权不同,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权,因此,在执行制度改革中简单套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经验,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作者 李浩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90,共6页 Study &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周勇明.以强化当事人主义重塑执行程序[C]//张启楣.执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证.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167.
  • 2江伟,赵秀举.论执行行为的性质与执行机构的设置[G]//人大法律评论,2000:第1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8—129.
  • 3贺卫方.司法理念与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264.
  • 4常怡,崔婕.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0(1):97-106. 被引量:43
  • 5骆永家.民事举证责任论[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52.
  • 6杨浙京,彭海鹏.关于在执行程序中设立举证责任的思考[J].人民司法,2003(6):24-27. 被引量:4
  • 7寿胜年.执行改革与审判改革比较研究[C]//张启楣.执行改革理论与实证.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25.
  • 8杨与龄.强制执行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7

二级参考文献4

共引文献84

同被引文献16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