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牵引机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为高校和社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本文着眼于校园文化品位的提高,在大量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从审美、互动、窗口、学风等方面探求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牵引机制,以助于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的目标。
作者
曹苇舫
程晓东
机构地区
浙江财经学院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07年第10期59-62,13,共5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品位
牵引机制
分类号
G40-05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董建江.
校园文化的含义[J]
.思想教育研究,1995(5).
被引量:5
2
孙宝元,刘春玲,李士杰.
对校园文化的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6,12(3):43-44.
被引量:3
3
王凌彬.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审美特征与功能[J]
.高等农业教育,2002(6):30-32.
被引量:3
4
周作宇.
教育:文化与人的互动[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0(4):26-31.
被引量:27
5
傅显捷.
解读校园文化发展的关键——大学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J]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5):86-88.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周谷城.文化学辞典[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
2
庞桥.
强化美育在思想教育中的特殊作用[J]
.思想教育研究,1999(5):22-24.
被引量:2
3
梅广才,鞠秀荣,李永泉.
加强高校审美教育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J]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9,17(1):31-33.
被引量:1
4
彭志越.
文化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1999,20(1):59-62.
被引量:57
5
凌智勇,李卫宁.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J]
.江苏高教,1999(3):45-47.
被引量:7
6
武胜国.
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规则[J]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9(3):16-1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8
1
罗凯华.
辨析式学习: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应然与实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1):40-41.
2
周作宇.
民间教育学:泛在的教育学形态[J]
.教育研究,2021(3):53-75.
被引量:21
3
周胡非,傅佳诚,王紫琪.
高校校园文创与校园文化匹配度的调查和思考[J]
.传播力研究,2020,0(2):29-31.
被引量:4
4
许佩卿.
社会转型对校园文化的双重效应[J]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104-107.
被引量:4
5
刘铁,刘清华.
树立走入21世纪的高等教育质量观[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3):21-23.
被引量:1
6
向前.
浅析女校校园文化的社会功能[J]
.中国西部科技,2004,3(10B):58-59.
7
李冰,张雅萍.
网络教育的人文追求及人文觉悟[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22-24.
被引量:1
8
周廷勇.
教育:回到交往[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1):44-47.
被引量:4
9
彭江.
教育之根与文化自觉——读顾明远先生《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有感[J]
.中国教育学刊,2006(5):12-14.
被引量:7
10
王晓勇.
关于大学生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5):175-178.
同被引文献
26
1
彭秋荣.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1,14(1):30-33.
被引量:58
2
常敬宇.
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4):115-127.
被引量:14
3
杨元业.
论大学校训的审美[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7):25-27.
被引量:12
4
李修建.
现代大学理念与大学校徽设计[J]
.文艺评论,2006(6):87-88.
被引量:17
5
李金桥,时章明.
大学校徽的功能与意义[J]
.现代大学教育,2008,24(1):91-94.
被引量:28
6
刘海峰.
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与文化底蕴[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1):41-45.
被引量:11
7
张小鹭.
大众文化背景下美术教育的经典文化性[J]
.贵州社会科学,2008(12):90-92.
被引量:1
8
杨胜才.
试论民族院校的特殊社会责任[J]
.高等教育研究,2010,31(11):64-68.
被引量:12
9
叶海.
大学校园文化与学生群体审美特性初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6):50-53.
被引量:1
10
朱仁洲.
从谱系学的视角看大学校徽的文化意蕴[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25(2):73-7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陈风华.
民族高校多模态校徽建构审美素养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54-160.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蒋艳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审美教育路径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142-142.
被引量:2
2
赵晓红,王旭东,姚晓升.
新媒体时代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J]
.北方文学,2019,0(32):164-164.
3
王敏,吴倩茹.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大学校徽多模态认知分析——以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例[J]
.滁州学院学报,2020,22(3):50-53.
4
王明娜.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审美教育路径探索[J]
.智库时代,2019,0(25):62-62.
被引量:1
1
刘军.
校长如何引领校园文化[J]
.教育(教学科研)(下旬),2008,0(3):9-10.
2
王念秋.
“老生常谈”关键在真谈[J]
.天津教育,2008(1):18-18.
3
康春葆.
全面打造学校文化底蕴——通化县第八中学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探索[J]
.吉林教育,2009(1):49-49.
4
刘永亮,张坐省.
校园文化品位、人文环境与文化素质教育初探[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1):80-83.
被引量:1
5
李惠贤,韩芳.
浅谈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要素和长效机制的构成[J]
.教育探索,2014(9):86-87.
6
兰生瑛.
通过学校多种载体 凸显校园文化品位[J]
.青海教育,2008(11):22-22.
7
梁海彬.
和谐社会视野的学校德育新路径[J]
.创新,2008,2(5):105-107.
被引量:1
8
傅畅梅,杨雪.
论核心价值从理论到实践的校园文化平台建设[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5):129-131.
9
谭小宝.
对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8):64-65.
被引量:30
10
梁峰.
浅议校园文化品位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6(6):101-102.
被引量:1
当代青年研究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