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朦胧诗:现代性的复兴与遮蔽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生成是"五四"文学现代性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脱了"载道"观念的制约,成了个体情感、体验的空间。但随后由于政治文化的规约,诗歌成了公共话语的载体,成了意识形态和阶级观念的表述,成了"新古典主义"文本。而朦胧诗的出场,又一次续写了现代性神话,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制约,现代性话语又一次迷失在文学的天堂。怎样分析和反思这一现象,必须把它纳入自"五四"开始的现代性诉求与激进政治思潮相矛盾而导致的话语转换场域之内来作一了解。
作者 李长中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中文系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8-41,共4页 Journal of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1]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06.
  • 2[2]笛卡儿.第一和学沉思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6.
  • 3秦喜清.元叙事的危机与知识分子的坟墓[J].国外社会科学,1996(2):48-53. 被引量:9
  • 4[5]李泽厚.新诗史上的一页[N].文汇报,1985-11-26
  • 5[7]高克力.求索现代性杭州[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113
  • 6[8]托马斯·哈定.文化与进化杭州[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1
  • 7[12]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8,27
  • 8刘纳.在逆现象中行进的新时期文学[J].文学评论,1986(5):3-10. 被引量:4
  • 9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J].诗刊,1981,(3).
  • 10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J].当代文艺思潮,1983,(1).

共引文献60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