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喜听新翻杨柳枝——浅谈韦元甫对《木兰诗》的再创造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木兰诗》自北朝产生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几经流变,其影响广泛而深远。唐代诗人韦元甫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感悟创作的《木兰歌》,对木兰形象进行了重新阐释,扩大了《木兰诗》的审美内涵,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文学接受理论,从《木兰歌》的思想内涵入手,就韦元甫对《木兰诗》的再创造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
罗艳秋
李宾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平顶山学院文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07年第11期208-209,共2页
Theory Horizon
关键词
韦元甫
《木兰诗》
《木兰歌》
再创造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白笑天.
浅谈韦元甫《木兰歌》[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4):112-113.
2
吴薇.
用细节的真实,写出历史的鲜活——论熊召政用虚拟的玉娘塑造铁面宰相的匠心[J]
.小说评论,2009(5):68-71.
3
何海华.
德易:做一株三色花[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0):76-77.
4
廖智宏.
文学鉴赏再创造问题浅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S1):118-119.
5
雷琰.
透过《简·爱》看《京华烟云》——从女性主义视角批判木兰形象[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6(4):65-66.
被引量:4
6
胡湘梅.
鲁迅文学接受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特征[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4):220-221.
7
胡湘梅,肖胜旗.
鲁迅文学接受理论的现实意义[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4):194-195.
8
操乐发.
优美与壮美的完美统一——探索木兰形象的美学底蕴[J]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7(7):38-38.
9
何水英.
“木兰抱杼嗟”版《木兰歌》为北朝本色民歌说献疑——与龚延明先生商榷[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22-26.
10
孙鸥.
试析木兰形象及《木兰诗》的艺术手法[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12(4):20-22.
理论界
200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