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性语境下的德与法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前提批判的意义上,法与法律有很大的不同,作为法哲学研究对象的法乃是包含着诸多个别性的普遍性,是实现了个别性的共同性,在此意义上,德与法有着共同的基础。在操作的意义上,德愈益扩大其范围,甚至在某些境况下,德与法构成了"重叠共识",这意味着,人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基础作用。当然,在现代性语境下,德与法的相互分离和相互交织则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由资本的运行逻辑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市场社会的确立。市场社会是一套复杂的社会设置,它以欲望满足最大化为动力,以市场经济为环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市场社会不断要求着与之相匹配的游戏规则,而且决定着德与法的运行方式。
作者 晏辉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16,共7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M]//汪会晖,等.文化与公共性.北京:三联书店,1998.135.
  • 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 3[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关文运,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
  • 4[德]鲍曼.道德的市场[M].肖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0-51.
  • 5[美]马克·A.卢兹,肯尼恩·勒克斯著.《人本主义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 6[美]马克·A.卢兹著.《经济学的人本化:溯源与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7[印度]阿玛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 8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359页.

共引文献265

同被引文献29

  • 1沈光亮.图书馆职业伦理制度化建设[J].图书馆建设,2005(3):33-36. 被引量:11
  • 2沈光亮.图书馆伦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7):54-57. 被引量:10
  • 3沈光亮.图书馆伦理责任[J].图书与情报,2006(3):10-14. 被引量:14
  • 4[德]罗尔夫·克尼佩尔 朱岩 译.法律与历史-论《德国民法典》的形成与变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32.
  • 5[德]霍尔斯特·埃曼.德国民法中的一般人格权制度-论从非道德行为到侵权行为的转变[M]∥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2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 6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0页.
  • 7李秋华.和谐社会企业伦理责任浅谈[J].伦理学文摘卡,2008,(1).
  • 8[德]尼采.偶像的黄昏[M].周国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42.
  • 9[日]星野英一.民法中的人--以民法财产法为中心[M].王闻,译//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8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68.
  • 10[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奋斗[M].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49.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