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及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思想体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区域经济成长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分工和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思想。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在发展战略、要素投入、发展路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上具有重要的启示。
作者
胡俊超
机构地区
咸宁学院管理学院
出处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2-14,共3页
Journal of Xianning University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Z167)阶级性成果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中部地区
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因素
路径依赖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6
1
朱乾.
中部地区发展探讨[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2):32-35.
被引量:3
2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1)[R].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52-63.
3
李红松.
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及其对西部开发的启示[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6-19.
被引量:2
4
汪红,汪军.
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及贡献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181-182.
被引量:4
5
王文博,陈昌兵,徐海燕.
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2002,19(5):3-6.
被引量:49
6
章安平.
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5,21(06X):8-11.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陆大道,古禾.
我国中部地区的地位和加快发展的途径[J]
.学习与实践,2001(3):13-15.
被引量:16
2
胡俊超.
地区经济协调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J]
.商业研究,2006(23):117-120.
被引量:2
3
李学全,李松仁,韩旭里.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Ⅰ):灰色关联度[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16(11):91-95.
被引量:46
4
胡俊超.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及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J]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12-14.
被引量:1
5
李汝.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05).
6
盛仕斌.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J]
.经济学家,1998(2):113-116.
被引量:6
7
沈坤荣.
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1999(4):14-24.
被引量:169
8
梁昭.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J]
.世界经济,2000,23(7):50-56.
被引量:41
9
石康.
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
.经济学动态,2000(8):22-25.
被引量:6
10
李红松,田益祥.
一种社会劳动实际投入量的测定方法及应用[J]
.预测,2000,19(4):63-65.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61
1
周俊秋.
论朱自清的散文特色[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2):100-103.
2
田成诗,盖美.
我国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经济计量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4(6):53-58.
被引量:22
3
彭立明.
江苏农业产业化科技投入的对策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5,18(2):52-54.
4
胡永刚.
投融资体制变革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拉动和收敛效应——利用一个内生结构模型所作的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2005,22(4):21-24.
被引量:4
5
孙鹤,苏艳娜,王瑞杰.
发展战略、经济增长与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
.经济问题探索,2005(5):47-52.
被引量:1
6
夏兴园,胡俊超.
区域经济协调与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J]
.经济评论,2005(4):63-67.
被引量:2
7
赵梦,梅姝娥,仲伟俊.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基本状况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05,18(5):9-13.
被引量:2
8
李占风,瞿凌云.
中国中、东部区域发展差距及影响因素——以湖北、浙江、上海为例[J]
.统计与决策,2005,21(11X):80-83.
9
邓攀,李增欣.
包含制度因素的湖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9):115-116.
被引量:4
10
彭荣胜.
第三产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6(10):54-5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6
1
陆大道,古禾.
我国中部地区的地位和加快发展的途径[J]
.学习与实践,2001(3):13-15.
被引量:16
2
胡俊超.
地区经济协调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J]
.商业研究,2006(23):117-120.
被引量:2
3
尹继东,郑享清.
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特色经济 强化竞争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自强致富之路[J]
.江西社会科学,2001,21(1):13-18.
被引量:5
4
王元璋,刘建军.
西部大开发:东部、中部、西部都是难得的机遇[J]
.荆州师专学报,2000,23(6):47-50.
被引量:1
5
孙菊生,曾纪发,张启良.
新世纪中部崛起战略定位思考[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6):28-31.
被引量:4
6
叶裕民.
我国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及发展构想[J]
.学习与实践,2001(6):35-3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朱乾.
中部地区发展探讨[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2):32-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夏兴园,胡俊超.
区域经济协调与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J]
.经济评论,2005(4):63-67.
被引量:2
2
胡俊超.
地区经济协调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J]
.商业研究,2006(23):117-120.
被引量:2
3
胡俊超.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及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J]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12-14.
被引量:1
1
年士萍.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理论思想的发展及启示[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5):19-25.
被引量:2
2
段娟.
陈云对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0(9):26-31.
3
赵爽,贾友军.
从毛泽东到江泽民: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演变[J]
.经济问题探索,2001(3):4-7.
被引量:7
4
黄德健.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比较研究[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6,16(3):48-51.
5
符宇忠,赵明.
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传承与创新[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2):11-15.
被引量:7
6
冯秀清.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框架探析[J]
.现代经济探讨,2011(9):80-83.
被引量:3
7
郭丽.
三代领导集体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发展[J]
.商场现代化,2007(07Z):395-396.
被引量:1
8
王海军.
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理论与实践[J]
.求实,2000(9):12-14.
被引量:1
9
王成周.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基本特征[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4,3(3):11-13.
被引量:1
10
刘贤贤.
浅论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4):7-7.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