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心理学本土化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心理学的本土化是心理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目前,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概念体系的构建、原创性研究的开展、人文性取向的重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实现心理学的真正本土化任重而道远。重视本土文化研究,有批判地吸收国外心理学的先进成果和其它文化的精华,注重理论探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及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是实现心理学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作者
张碧云
机构地区
咸宁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41-143,共3页
Journal of Xianning University
关键词
心理学本土化
本土心理学
西方科学心理学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0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贾林祥,叶浩生.
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3):143-148.
被引量:26
2
葛鲁嘉.
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2(2):5-15.
被引量:73
3
孟维杰,刘俊敏.
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
.心理学探新,2005,25(2):3-6.
被引量:9
4
王垒 李林 梁觉.综合智力:对智力概念的整合.教育技术通讯,2002,(2).
5
高觉敷.中国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
杨国枢.中国人的蜕变[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2.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葛鲁嘉,陈若莉.
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文化学转向[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5):79-87.
被引量:61
2
葛鲁嘉,高荣.
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内省方式及其现代启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6):25-30.
被引量:34
3
潘菽.
论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80,12(1):1-8.
被引量:16
4
葛鲁嘉.
本土的传统心理学与实证的科学心理学的关联[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34(2):27-32.
被引量:9
5
葛鲁嘉.
中国本土的传统形态心理学与本土化的科学形态心理学[J]
.社会科学战线,1994(2):68-73.
被引量:24
6
郑荣双.
国外本土心理学研究进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4):472-478.
被引量:18
7
杨国枢.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本土心理学研究,1993,(1):24-24.
8
Adair J G. Indigenous Psychologies: The Meanings of the concept and Its Assessment: Introduction[J]. Applied Psychology, 1989, (398).
9
R·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杭州:浙江出版社,1987.45-170.
10
杨国枢.我国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J].本土心理学研究,1993,(1):55-55.
共引文献
100
1
方群,张福全.
中国人传统文化心理特质对心理咨询的启示[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37(1):106-110.
被引量:4
2
宋晓东,叶浩生.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道路:理论整合的视角[J]
.社会科学,2007(11):104-108.
3
耿柳娜,翟学伟.
心理学研究领域学者和机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5-2006)数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07-113.
被引量:3
4
任亮宝.
浅析教育心理学的本土化[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5.
5
张颖.
我国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路径探析[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S1):22-24.
被引量:1
6
周会娜.
事实与价值——心理学本土化的实用性问题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14-15.
被引量:1
7
李珑,程志君.
管理心理学研究现状和本土化前景[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87-90.
被引量:4
8
葛鲁嘉.
常识形态的心理学论评[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715-718.
被引量:11
9
葛鲁嘉.
心理学应用的理论、方案和领域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169-172.
被引量:11
10
葛鲁嘉.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两个理论基点[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2(6):7-13.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7
1
马春花.
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3):60-62.
被引量:3
2
杨国枢.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中国人的本土心理学[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
3
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83-186.
4
杨国枢.本土心理学研究[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38.
5
张秀琴,叶浩生.
本土心理学评析[J]
.心理学探新,2008,28(1):3-6.
被引量:15
6
汪凤炎.
试论本土心理学研究自身存在的困境及出路[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17(1):80-83.
被引量:5
7
郑荣双,车文博.
本土心理学特征论析[J]
.心理学探新,2003,23(3):3-5.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
1
张海育.
中国本土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探寻[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0(3):98-10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姜永志,陈中永.
心理学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分歧与立场[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118-124.
被引量:2
1
武任恒.
对“生之谓性”问题的几点思考[J]
.心理学探新,2000,20(4):17-20.
2
葛鲁嘉.
中国本土的传统形态心理学与本土化的科学形态心理学[J]
.社会科学战线,1994(2):68-73.
被引量:24
3
潘菽.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刍议[J]
.心理学报,1984,16(2):103-112.
被引量:20
4
范丽恒.
心理学本土化进程中易混观念的澄清[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4):82-83.
被引量:1
5
顾娅娣.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的注意问题[J]
.心理科学,2001,24(2):175-177.
被引量:1
6
姜永志,张海钟.
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转变与探索[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9(5):34-35.
被引量:2
7
汪青.
试论中国心理学史中的身心关系问题[J]
.心理学探新,1985,10(2):21-26.
被引量:2
8
高峰强,陈明高.
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统合视野[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5):94-98.
被引量:2
9
陈沛霖.
立足批判 锐意探新——读潘菽教授《心理学简札》[J]
.心理学探新,1984,9(4):1-8.
被引量:2
10
杨鑫辉.
论潘菽教授对中国心理学史的贡献[J]
.心理学探新,1989(1):14-17.
被引量:3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