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上海市东电网消弧线圈接地现状及改造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简介了35 kV电网的接地方式,以及传统型和自动调谐型消弧线圈的特点,分析了上海市东电网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现状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造建议。
作者
戴睿昕
机构地区
上海市电力公司市东供电公司
出处
《供用电》
2007年第5期41-43,共3页
Distribution & Utilization
关键词
中性点接地方式
消弧线圈
小电阻接地方式
分类号
TM862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变电技术问答(上册)[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76.
2
张常全,赵裕民.
老式消弧线圈存在的问题及改造的必要性[J]
.电网技术,2001,25(5):59-62.
被引量:13
3
赵牧函,纪延超.
消弧线圈自动调谐原理的研究[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14(4):50-54.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周行星,李福寿.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全状态自动补偿[J]
.高电压技术,1995,21(2):47-50.
被引量:11
2
唐轶牟,龙华,王崇林.
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自动补偿成套装置[J]
.高电压技术,1996,22(3):88-90.
被引量:11
3
李锋,傅正财,江秀臣,李福寿.
调匝式消弧电抗器的自动调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30(1):70-77.
被引量:18
4
李福寿.消弧线圈自动调谐技术讲义[M].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1995..
5
李福寿,消弧线圈自动调谐技术讲义,1995年
6
煤炭工业部,矿山电力设计规范,1994年
7
李福寿,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电网的运行,1993年
8
龙小平,叶一麟.
连续可调消弧线圈[J]
.电网技术,1997,21(2):53-55.
被引量:18
9
袁进伶,张涛.
6~66 kV 电力系统电容电流自动跟踪补偿及接地选线装置原理及应用[J]
.中国电力,1998,31(1):67-68.
被引量:26
10
刘虹,尹忠东,陈柏超,陈维贤.
新型可控自动消弧成套装置的应用研究[J]
.农村电气化,1998(4):25-26.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33
1
王国帮.
调容式自动跟踪消弧补偿系统的研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S1):190-193.
被引量:1
2
李树坚,陈旭.
中压电网的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J]
.机电工程技术,2004,33(12):76-77.
被引量:4
3
裴志宏,文劲宇.
调容式自动消弧线圈设计[J]
.继电器,2005,33(2):71-75.
被引量:1
4
朱少林,谢聿琳,叶力行.
调谐方式对消弧线圈并联运行的影响[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18(1):82-85.
被引量:13
5
李玲,李国庆,王振浩,王新立.
双单片机电容电流监测装置设计[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26(8):78-80.
被引量:2
6
陈秀娟,陈维江,颜湘莲,李永君,刘智广,丛文魁,庄永祥.
油田35kV配电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研究[J]
.高电压技术,2006,32(10):15-18.
被引量:9
7
张方军,周艳群.
配电系统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研究[J]
.工矿自动化,2006,32(6):16-19.
被引量:4
8
戴睿昕.
市东电网消弧线圈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J]
.上海电力,2006,19(5):522-524.
9
颜湘莲,陈维江,陈秀娟,李永君,刘智广,丛文魁,庄永祥.
油田35 kV系统手动调匝消弧线圈的档位调节[J]
.高电压技术,2006,32(11):142-144.
被引量:2
10
严干贵,李果雪,张正茂,肖龙章,曹军,穆钢,戴武昌.
基于扫频法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装置研制[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3):64-68.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3
1
许允之,郭西进,张倩.
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并电阻接地方式的研究[J]
.继电器,2008,36(11):85-87.
被引量:4
2
唐轶,王涛,罗建锋.
用于消弧线圈控制的单相接地电流测量方法[J]
.高电压技术,2010,36(9):2242-2245.
被引量:19
3
杜丁香,徐玉琴.
消弧线圈接地电网的有功选线[J]
.继电器,2002,30(5):33-36.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1
1
刘中文.
电网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分析[J]
.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3):242-242.
1
李颖峰.
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探讨[J]
.电气开关,2008,46(6):1-2.
被引量:9
2
李红,陈超.
并联电抗器组合式消弧线圈的特点及其在潘一矿的使用[J]
.科技资讯,2013,11(26):124-125.
3
李勇,肖研,徐中山,邓岩.
10KV配网系统中性点接地方的探讨[J]
.中国科技纵横,2011(20):240-240.
被引量:1
4
戴睿昕.
市东电网消弧线圈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J]
.上海电力,2006,19(5):522-524.
5
ZGTD-C调容式自动跟踪消弧线圈[J]
.电力设备,2001(3):75-75.
6
裴志宏,文劲宇.
调容式自动消弧线圈设计[J]
.继电器,2005,33(2):71-75.
被引量:1
7
赵转梅.
自动补偿跟踪消弧线圈在煤矿变电站中的应用[J]
.能源与节能,2016(9):152-153.
供用电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