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对真实 还原人性——评少鸿的长篇小说《花枝乱颤》
被引量:1
出处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1-82,共2页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同被引文献5
-
1聂茂.“零过程叙事”的价值指归与精神洁癖者的情感还原——评陶少鸿长篇新作《花枝乱颤》[J].理论与创作,2007(3):84-88. 被引量:2
-
2苑利.呼唤“非遗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9-28.
-
3罗伯特·莱顿.物质与非物质:传承、断裂、延续与共存[N].关祎,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2-14.
-
4方李莉.“非遗”保护新高度: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2-13.
-
5杨全.诗与在--“诗意的栖居”何以是最好的存在[EB/OL].[2002-08-09].http://www.confu-cius2000.com/poetry/syzsydqjhyszhdcz.htm.
-
1包明德.演化民族的历史和精神[J].民族文学研究,1999,17(4):57-58.
-
2维.康德拉季耶夫,袁玉德.斯列坚卡大街上的会晤[J].当代外国文学,1986,7(1):85-164.
-
3李志富.张爱玲小说人物心理刻画与解读——以《倾城之恋》为例[J].语文建设,2013(03X):34-35.
-
4杨莹莹.论《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象征主义与自然主义[J].雪莲,2015,0(2X):21-22.
-
5刘婕.村上春树《1Q84》与东野圭吾《解忧杂货店》比较研究[J].文教资料,2016(19):21-22. 被引量:1
-
6黄晓辉.试述张爱玲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J].学理论,2009(14):111-112.
-
7王小环.试论《燃烧的荒地》的人物心理刻画[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4(5):624-626.
-
8李清波.浅析《理智与情感》中的人物心理刻画[J].语文建设,2014,0(01Z):52-52.
-
9周丽.浅谈茨威格小说中的悲剧女性——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4):18-18.
-
10张琦.欲望纠结下的人性扭曲——借张爱玲反观毕飞宇[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69-70.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