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探寻历史真相的三种途径——读柯文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柯文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以义和团运动为例,考察了解读历史的三种方式:事件、经历、神话,分别分析了历史学家、过去的经历者、神话的制造者三者怎样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过去,由此来探讨如何探寻历史的真相。
作者
唐艳香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历史系
出处
《兰州学刊》
2007年第10期159-162,共4页
关键词
历史三调
柯文
义和团
分类号
K256.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刘天路,苏位智.
50年来义和团研究述评[J]
.文史哲,2003(6):158-165.
被引量:8
2
周武,李德英,戴东阳.
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柯文教授访谈录[J]
.史林,2002(4):32-42.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程歗,张鸣.
晚清乡村社会的洋教观——对教案的一种文化心理解释[J]
.历史研究,1995(5):108-116.
被引量:11
2
林华国.
庚子围攻使馆事件考[J]
.历史研究,1991(3):57-67.
被引量:7
3
王致中.
封建蒙昧主义与义和团运动[J]
.历史研究,1980(1):41-54.
被引量:17
4
左步青,章鸣九.
评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J]
.历史研究,1979(12):3-14.
被引量:8
5
胡绳.
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J]
.历史研究,1954(1):5-15.
被引量:49
6
张鸣.
华北农村的巫觋风习与义和团运动[J]
.清史研究,1998(4):82-90.
被引量:7
7
冯士钵.
义和团源流质疑[J]
.社会科学辑刊,1980(4):102-109.
被引量:4
8
林华国.
关于义和团运动高潮阶段的几个问题[J]
.近代史研究,1981(1):199-215.
被引量:3
9
李德征,丁凤麟.
论义和团时期的围攻使馆事件[J]
.文史哲,1981(1):32-38.
被引量:7
10
戚其章.
关于义和团运动评价的若干问题[J]
.东岳论丛,1980,1(4):97-104.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20
1
易鑫.
没有“中心”的中国中心观——读《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的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61-62.
2
乔新华.
五十年来美国对中国史研究的两次转向[J]
.河北学刊,2004,24(4):144-147.
被引量:3
3
蔡礼强.
中国近代史两大研究范式的基本内涵与相互关系[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2):86-91.
被引量:4
4
夏明方.
十八世纪中国的“现代性建构”——“中国中心观”主导下的清史研究反思[J]
.史林,2006(6):116-142.
被引量:18
5
夏明方.
一部没有“近代”的中国近代史——从“柯文三论”看“中国中心观”的内在逻辑及其困境[J]
.近代史研究,2007(1):1-20.
被引量:26
6
荆世杰.
50年来中国天主教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23(1):69-77.
被引量:2
7
崔岷.
谨慎地渐进:庚子宣战前清廷对义和团策略的演变[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6):149-153.
8
张玮苇.
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J]
.知识经济,2010(21):180-180.
9
李世达.
从《历史三调》看柯文史观中的人本主义倾向[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27-33.
被引量:3
10
肖文明.
宏大叙事的探寻与中国中心观的再思考[J]
.学术研究,2016(5):71-77.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1
1
陈新.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20-23.
被引量:6
2
杨耕,张立波.
历史哲学:从缘起到后现代[J]
.学术月刊,2008,40(4):32-39.
被引量:14
3
王晴佳.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2000(1):130-142.
被引量:14
4
杨念群.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J]
.清史研究,2000(4):65-76.
被引量:37
5
朱政惠.
柯文教授的清史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6):25-31.
被引量:5
6
周武,李德英,戴东阳.
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柯文教授访谈录[J]
.史林,2002(4):32-42.
被引量:14
7
陈镜颖.
论柯文史学思想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J]
.天府新论,2006(B06):232-233.
被引量:1
8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1..
9
杨念群.2003.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G]∥黄宗智,主编.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
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革命[M].雷颐,罗检秋,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215.
引证文献
2
1
李世达.
从《历史三调》看柯文史观中的人本主义倾向[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27-33.
被引量:3
2
王瑞.
后现代主义与柯文的《历史三调》[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1,41(2):22-29.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福.
另一种视域下的义和团运动——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评介[J]
.萍乡学院学报,2017,34(1):62-66.
2
周庆安,王雨薇.
媒介叙事的多元呈现:基于《历史三调》的新闻传播研究史学转向思考[J]
.新闻春秋,2022(2):12-21.
3
樊慧慧.
浅谈柯文史学方法转变—兼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运动》[J]
.社会科学前沿,2018,7(5):598-603.
1
柯文著,杜继东.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出版[J]
.近代史研究,2000(6):160-160.
被引量:2
2
倪春纳.
多重视角的历史认知路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解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87-91.
被引量:1
3
文学平.
历史认知的路径及其限度——读《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J]
.社会科学论坛,2010(1):183-193.
被引量:2
4
刘冰涛.
从《历史三调》谈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三种历史研究法[J]
.青年文学家,2016,0(7Z):187-187.
被引量:1
5
布特格其.
解读历史 迈向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J]
.老年世界,2015,0(10):18-20.
6
周武,李德英,戴东阳.
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柯文教授访谈录[J]
.史林,2002(4):32-42.
被引量:14
7
何刚,陈镜颖.
从“中国中心观”到“历史三调”——论柯文史学思想中的后现代主义倾向[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24-25.
被引量:1
8
石超.
认知历史的三重维度及相关思考——读《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2):93-96.
9
刘福.
另一种视域下的义和团运动——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评介[J]
.萍乡学院学报,2017,34(1):62-66.
10
张振利,张志昌.
从“中国中心观”到“历史三调”[J]
.中州学刊,2003(1):130-133.
被引量:3
兰州学刊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