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互补共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目的
被引量:
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级教研机构、专家、教师都致力于寻找增效减负的课堂模式和教研方式。"同课异构"校本教研就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教研方式。它通过统一的课题,不同老师的执教,每个教师的参与听课、评课,使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产生有益的"互补共振效应"。因此,"同课异构"是具有现实的、深刻的意义,其发展潜力很大。
作者
李云吾
机构地区
温州市实验中学
出处
《浙江教育科学》
2007年第5期43-44,共2页
Zhejiang Education Science
关键词
同课异构
互补共振
教研方式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36
1
陶秋云.
推行同课异构 深化校本教研[J]
.湖南教育(综合版),2005,19(4):25-26.
被引量:13
2
王志南.
数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凝视与出路审视[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7(2):38-40.
被引量:3
3
田澜,潘伟刚.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J]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6):42-46.
被引量:86
4
张富强.
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启示——兼论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68-72.
被引量:50
5
蔡永.
校本教研中的同课异构[J]
.青年教师,2007(5):43-44.
被引量:5
6
黑格尔著.小逻辑[M].贺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53.
7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名师授课录·化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3-35.
8
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0-72.
9
EDWIN LOCKE, GARY P LATHAM. Building a practically useful theory of goal-setting theory and task motivation [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2, 57(9) :705 -717.
10
小学教育,2007,09.
引证文献
15
1
冉登远,黄勇樽.
民族地区思政课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初探——以河池学院民族地区卓越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团队为例[J]
.教育观察,2020(35):118-119.
被引量:1
2
江正玲.
化学“同课异构”析“异”“同”[J]
.化学教学,2009(11):30-33.
被引量:7
3
康贻军.
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825-3826.
被引量:13
4
王少华.
对农村小学教学的一些思考[J]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13-313.
5
刘晓辉,顾革生.
基于“同课异构”模式提高钳加工专业教师教学技能的探讨[J]
.装备制造技术,2011(2):192-195.
被引量:1
6
陈娟.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浅探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J]
.时代教育,2013(8):123-123.
7
陈帅,赵宝玉.
同课异构彰显地理课堂的魅力——以《宇宙中的地球》为例探析[J]
.时代教育,2013(19):236-236.
8
吴丽萍.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与同课异构教学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4):66-66.
被引量:1
9
周慧.
同课异构之“异创”情境——浅谈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J]
.现代特殊教育,2015(19):56-59.
被引量:1
10
程晓彩.
同课异构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
.东方藏品,2018,0(12):66-66.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王磊.
基于同课异构的高职师范学生英语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36(5):34-37.
2
马春生,龚国祥.
校际“同课异构”课的观察比较视角[J]
.化学教育,2010,31(7):21-24.
被引量:14
3
完利梅.
“同题异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79-81.
被引量:1
4
曾祥珍.
浅谈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9):58-58.
被引量:6
5
胡争银.
同课异构教研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成才之路,2011(28):39-39.
被引量:3
6
康贻军,沈敏,王欢莉,赵庆新.
高师院校“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微生物学课程为例[J]
.教学研究,2012,35(1):95-96.
7
陈娟.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浅探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J]
.时代教育,2013(8):123-123.
8
魏姝.
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同课异构”模式探索[J]
.高教论坛,2013(8):54-57.
被引量:12
9
钱华.
“同课异构”构出精彩的“三种味道”——从“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三节同课异构说起[J]
.化学教与学,2014(7):34-37.
被引量:1
10
王晶.
同课优构胜于同课异构[J]
.地理教育,2015(3):7-8.
1
许英.
教后六记[J]
.云南教育,2006(07S):79-79.
2
戴春群.
课堂“导入”如何优化[J]
.新语文学习(教师),2011(3):76-76.
3
许晴.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实现教学减负增效[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10(1):81-81.
被引量:8
4
栾阳.
如何让中职学生对数学感兴趣[J]
.职业技术,2012(1):81-81.
5
陈凤玲.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J]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12(5):75-76.
被引量:3
6
刘江华.
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几点思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4(9):35-35.
被引量:2
7
陈洪松.
贯彻“四动五主”,推进“增效减负”[J]
.考试周刊,2015,0(80):138-138.
8
胡红武.
常态课求高效的点滴思考[J]
.新课程(下),2010(8):124-124.
9
马石君.
班级管理中的“软”“硬”兼施[J]
.中学教学参考,2010(33):108-108.
10
戴春群.
巧设导语[J]
.新语文学习(教师),2012(4):105-106.
浙江教育科学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