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62,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6
-
1金蕾莅,樊富珉,王志诚.北京高校及大学生关于就业指导的评价[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5):102-108. 被引量:30
-
2孙兆扬.归因理论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择业观中的应用[J].淄博师专学报,2006(2):48-51. 被引量:4
-
3沈道海,王保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4):118-120. 被引量:15
-
4李虹.素质、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92-596. 被引量:19
-
5潘懋元.高校毕业生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J].教育发展研究,1999,19(9):54-55. 被引量:18
-
6朱启臻.职业指导涵义析解[J].教育与职业,1994(9):36-37.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21
-
1赵厚华.沈阳体育学院足球专修学生就业取向调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4):76-78.
-
2赵艺兵.新形势下高校的就业指导方法[J].理论界,2005(8):113-113. 被引量:1
-
3邱丽辉,强侠.略论高等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07,20(2):127-128. 被引量:2
-
4黄建波.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2):128-129. 被引量:10
-
5盛继生,吕柯,庄晓龙.论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90-93. 被引量:6
-
6陈三俊.国内外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6):87-89. 被引量:16
-
7胡莉.高校就业体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世界教育信息,2007,20(11):72-74.
-
8陈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8(14):128-129. 被引量:5
-
9汪达.构建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2):31-34. 被引量:4
-
10王乾丰.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4):64-65. 被引量:13
-
1吴福光.香港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及启示[J].上海高教研究,1997,17(10):61-64.
-
2王火利.高等学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30(6):42-44. 被引量:9
-
3刘士平.高校招生工作如何适应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3):80-83.
-
4王建斌.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1(2):38-40.
-
5田晓清.改进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构想——以大四年级学生为例[J].电子世界,2013(10):192-192.
-
6马原良,陈建新,王凤利,段汝和.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的探讨[J].张家口农专学报,2004,20(1):44-46.
-
7路标.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育教学改革[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97-99. 被引量:1
-
8郭际,陈斐,阳毅.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80-83. 被引量:6
-
9郝宇光.加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工作的思考[J].经济师,2006(5):111-111.
-
10凌少群.谈谈大学招生“并轨”后毕业生就业的几个问题[J].高教探索,1996(1):6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