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西解释学意义观和理解观之比较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南宋陈善的"出入"说、陆九渊的"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论以及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说可以作为中国古典解释学意义观与理解观的纲领和代表。比较西方解释学的"更好的理解"和"不同的理解",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解释学是在实践的自觉中沿着两条清晰的阐释方向和线索完成了方法论的积淀。其意义观坚实而灵通,执著而超越;其理解观既出入有据,亦进退自如。而西方解释学却在理论的自觉中越来越深地走向了一条体系建构的道路,其意义观和理解观的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不断演变,呈现出对立而复杂的状态。应该说,中国古典解释学洋溢着灵活而实用的个性,西方解释学则呈现形而上的本体特征。
作者 李有光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1-155,共5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 2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49.
  • 3Fredric Jameson.Metacommentary[A].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C].Longman,1986.
  • 4伽达默尔.论理解的循环[A].严平.伽达默尔集[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 5保罗·利科尔.存在与诠释学[A].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 6施莱尔马赫.1819年讲演纲要[A].洪汉鼎.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58-60.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