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莎士比亚笔下福斯塔夫的狂欢性探析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继承民间狂欢化精神的结果和体现,他身上闪烁的狂欢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活动时空的广场性、狂欢化的主体精神、地形学意义、治外法权下的真话。他的活动时空的广场性不仅形成了著名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还扩大了剧作的表现范围和深度;他身上的狂欢化主体精神尤其是二律背反的特点使这一形象更为复杂,更富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性;他的地形学意义又使他具有了强烈的民间色彩;他的脱冕神圣、对抗权威和他所带来的狂欢化的笑声使观众获得身心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
作者 娄素琴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5-177,共3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2巴赫金.笑的理论问题[A].白春仁等译.文本对话与人文[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 3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74-82. 被引量:118
  • 4巴赫金.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A].巴赫金全集:第六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 5秦勇.巴赫金的“戏剧丑角”理论[J].俄罗斯文艺,2001(2):27-29. 被引量:6
  • 6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88.180.

二级参考文献3

  • 1参见[德]汉斯@罗伯特@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5、10页.
  • 2《巴赫金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卷,第553、553页,第3卷,第355页.
  • 3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三卷(下),第292页.

共引文献415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