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历史过程分析(1952—1995)
被引量:21
出处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8-32,共5页
Economic Geography
共引文献145
-
1韩叶青,董冠鹏,杨东阳.黄河流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多尺度统计建模[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2):53-65. 被引量:1
-
2张青峰,吴发启,赵龙山,卢柳叶,兰敏.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山西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18-22. 被引量:9
-
3范力达.我国八十年代末期区域间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J].人口学刊,1992,14(5):1-6. 被引量:11
-
4董藩.关于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分析的几点补论——与杨伟民同志再商榷[J].江西社会科学,1993,13(3):10-15.
-
5曹广忠,缪杨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1(1):97-110. 被引量:1
-
6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J].管理世界,2004,20(8):8-17. 被引量:149
-
7张曙光.关于地区经济差异变动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1993,28(9):19-26. 被引量:19
-
8许月卿,李双成.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动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96-100. 被引量:7
-
9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1):57-68. 被引量:423
-
10陈金威.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成因及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2000(4):21-2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66
-
1王冬梅.扩大消费需求的经济学分析[J].江苏商论,2007(12):35-37. 被引量:1
-
2陆大道,姚士谋,李国平,刘慧,高晓路.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J].经济地理,2007,27(6):883-887. 被引量:220
-
3尹宗成,张士云,李冬嵬.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消费经济,2009,25(2):27-30. 被引量:17
-
4胡兆量.温州模式的特征与地理背景[J].经济地理,1987,7(1):19-24. 被引量:8
-
5陆大道.京津唐地区的区域发展与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1985,5(1):37-43. 被引量:13
-
6吴传钧.国土开发整治区划和生产布局[J].经济地理,1984,4(4):243-246. 被引量:20
-
7周一星.关于我国城镇化的几个问题[J].经济地理,1984,4(2):116-123. 被引量:17
-
8陆大道.关于国土(整治)规划的类型及基本职能[J].经济地理,1984,4(1):3-9. 被引量:20
-
9王缉慈.试述我国石油化纤基地的布局与选址问题[J].经济地理,1982,2(3):194-200. 被引量:8
-
10沈强.美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启示[J].现代企业,1999(7):41-4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21
-
1王军,梁红莲.保定市区域差异特点分析及区域发展战略探讨[J].保定学院学报,2002,19(2):56-58.
-
2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12-16. 被引量:167
-
3章青果,郑林.江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3):9-13. 被引量:17
-
4钟桂芬.山东省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3):84-87. 被引量:13
-
5李明豪.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11):15-17. 被引量:3
-
6李国胜,郭兆成.自然地理格局对区域发展时空分异影响的评价方法[J].地理研究,2007,26(1):1-10. 被引量:14
-
7余新民,杨金花.房地产价格差异与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基于购买力平价理论[J].求索,2008(5):34-35. 被引量:3
-
8吴玉鸣,岳文泽.我国工业综合竞争力的省际空间差异及影响因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4(3):33-37. 被引量:3
-
9何报寅.地区发展差异与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战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7(4):311-314.
-
10周艳,涂建军,卢德彬,阎晓,武京涛.重庆市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11):1781-1785. 被引量:54
二级引证文献473
-
1李玉珠,唐博群.经济发展水平与高技能人才供给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3):82-90. 被引量:8
-
2黄焕玲.基于GIS的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新经济,2020,0(1):47-55. 被引量:3
-
3林鹏.可达性研究方法综述[J].西部资源,2022(1):194-200. 被引量:4
-
4杨柳,刘也,张云霄,沈婉莹,周维,让蔚清.中国女性乳腺癌可控影响因素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1):1333-1336. 被引量:3
-
5朴金子.多元福利治理下我国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2):170-171. 被引量:2
-
6袁春晓,边恕.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管理研究,2019(1):25-44. 被引量:2
-
7刘杰,杨青山,江孝君,刘鉴.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类型与地域格局[J].经济地理,2021(3):39-48. 被引量:12
-
8陈玉龙,章顺利,吴乐英.1996—2018年黄河流域经济重心时空演变轨迹——基于73个地级市数据[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2):38-52. 被引量:3
-
9冯月,刘志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差距及驱动因素[J].财经科学,2021(5):63-76. 被引量:11
-
10张艳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区域差异的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5):29-32. 被引量:3
-
1余源源,王立平.市场化与经济增长:一个短期的因果关系检验[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5):28-30.
-
2韩彦,曹广喜.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25(1):47-52. 被引量:4
-
3苏方林,徐建华,包惠.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内蒙),2004(11):45-47. 被引量:5
-
4万馨,孔刘柳.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6):164-167. 被引量:5
-
5张娟,李晓光,李淑颖.财政支出对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8(6):9-10.
-
6张烽文,刘小鹏.西部地区省际经济发展综合评价[J].经济问题探索,2006(6):28-30. 被引量:3
-
7李婧,白俊红,谭清美.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及DEA方法[J].系统工程,2008,26(12):1-7. 被引量:61
-
8崔文华.济南:一块“硬骨头”[J].商周刊,2005,0(29):20-21.
-
9蔡经汉,李冠军,余大杭.中国省际区域技术效率的随机边界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1(10):58-60. 被引量:1
-
10张纯记.中国省际区域收入趋同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1(2):9-13.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