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早期白话小说历史面貌的力作——评俞晓红新著《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
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1何旦.论古代白话小说中的“只”和“只是”[J].镇江高专学报,1993,13(1):11-15.
-
2施康强.茅盾的回归[J].读书,1997,0(10):127-133.
-
3袁书会,仲红卫.佛教与中国早期白话小说关系研究——以《欢喜国王缘》为中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5):109-113.
-
4王识途.有感于东坡投石[J].祖国(教育版),2013(1):108-108.
-
5王凌.试论古代白话小说语言形象——以《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为例[J].云梦学刊,2008,29(5):89-93.
-
6曹小云.《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读后[J].滁州学院学报,2008,10(4):13-15.
-
7傅承洲.从创作主体看古代白话小说的演变[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3):44-48.
-
8袁书会.敦煌藏卷中的早期白话小说与佛教的关系[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8-52.
-
9闫召峰.刘震云小说的反讽艺术[J].飞天,2009(10):16-17.
-
10韩湘远.“剪江而渡”的“剪”[J].咬文嚼字,2012(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