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杉木组培苗移栽技术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杉木组培苗生长期间的各项管理技术直接影响到种苗的成活,从杉木组培苗的移栽时期,生长的水、肥、光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出最适的管理模式,以利提高杉木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和种苗质量。
作者
肖木兴
机构地区
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6期103-104,共2页
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杉木
组培苗
移栽
管理技术
分类号
S668.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0
参考文献
6
1
王琳雯.
杉木壮苗培育技术[J]
.林业勘察设计,2006,26(2):129-130.
被引量:6
2
杨春艳.
杉木育苗和造林技术探讨[J]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A02):97-99.
被引量:8
3
肖复明,曾志光,沈彩周,邵锦峰,谢双兰,叶金山,聂煜,钟纪生.
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选育[J]
.林业科技开发,2006,20(2):8-11.
被引量:17
4
余养福.
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05(2):77-80.
被引量:4
5
黄金通,林应钦.
浅析杉木培育实用新技术[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5(7):40-41.
被引量:3
6
方来毅.
杉木优良品系无性繁殖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6):79-8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李贻铨,陈道东,纪建书,李瑞成,区晋祥,黄罗华.
杉木中龄林施肥效应探讨[J]
.林业科学研究,1993,6(4):390-396.
被引量:17
2
张先仪,盛伟彤,邓宗付,李旭明,张小文.
杉木幼林不同抚育方法效果的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1994,7(4):394-398.
被引量:23
3
何祯祥,蒋恕,叶志宏,施季森.
杉木无性系扦插繁殖生根机理[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1):38-44.
被引量:39
4
陈益泰,何贵平,封建文,蔡宏明,张新法,杨铭德.
杉木采穗圃的树体管理和插条选择[J]
.林业科学研究,1995,8(6):611-618.
被引量:34
5
秦建华,姜志林,叶镜中.
不同疏伐方法对杉木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9(2):29-33.
被引量:7
6
秦建华,阮益初,姜志林,叶镜中.
不同疏伐方法对杉木人工林结构、生长和竞争的影响[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12(4):360-366.
被引量:4
7
田颖锐.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8
施大钧.森林病虫害防治(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9
何贵平,陈益泰,封剑文,张新法,关志山,杜建辉.
杉木无性系采穗圃萌芽发生动态、施肥效应及其管理[J]
.林业科学研究,1998,11(1):52-57.
被引量:12
10
叶功富,林武星,张水松,冯立民,郭建伍,谢沁君.
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进程和土壤肥力的动态影响[J]
.福建林业科技,1998,25(1):7-12.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24
1
何长敏.
豫北地区欧美杨新品种对比试验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4(3):32-34.
2
陈则锦.
施氮对杉木苗期生长的影响[J]
.林业勘察设计,2007,27(1):156-158.
被引量:2
3
陈剑勇.
杉木茎尖诱导愈伤组织及植株再生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5):37-41.
被引量:21
4
钟昌东.
十五年生水杉无性系选育测定[J]
.现代农业科技,2010(3):224-225.
5
房建辉,张国涛.
关于杉木成龄优树复壮技术的分析[J]
.科技与生活,2012(15):146-147.
6
陈水利.
杉木不同育苗密度对苗木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9):145-146.
被引量:8
7
陈琴,黄开勇,蓝肖,戴俊,郝海坤.
我国杉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12,25(6):58-63.
被引量:19
8
陈远芳.
杉木第3代种子园初产期球果产量初步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1):83-84.
被引量:11
9
刘刚.
杉木育苗与造林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7):98-99.
被引量:3
10
许业洲,杜超群,许秀环,杨代贵,涂俊杰.
湿地松针叶束水培无性系生长特性遗传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5):25-3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92
1
王鹏,土建民,王占华,吴红.
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方法[J]
.中国林副特产,2004(4):21-22.
被引量:11
2
尹美善,张淑琴.
紫花地丁的分株移植与推广利用[J]
.中国林副特产,2004(4):22-22.
被引量:5
3
康冰,王关平,陈彦生.
速生欧美黑杨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5):582-582.
被引量:7
4
史绍林,赵凌泉,徐连峰,应亚琳.
浅述山新杨组培育苗的简化培养[J]
.防护林科技,2005,18(1):93-94.
被引量:8
5
黄寿先,施季森,李力,杨立伟,杨立国,翁玉榛,余荣卓,陈孝丑,郑仁华.
杉木无性系微纤丝角遗传变异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1):11-14.
被引量:15
6
何祯祥,叶志宏,施季森,曹汉洋.
杉木无性系插穗切制方式和采穗部位对生根的影响[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14(2):142-145.
被引量:12
7
施季森,何祯祥.
林木无性繁殖及其在遗传改良中的地位[J]
.世界林业研究,1994,7(1):25-30.
被引量:52
8
王树耀,田宗城,黄白红,徐艳.
84K杨叶片再生系统的建立[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6(4):50-51.
被引量:10
9
何祯祥,蒋恕,叶志宏,施季森.
杉木无性系扦插繁殖生根机理[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1):38-44.
被引量:39
10
蔡祖国,徐小彪,周会萍.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玻璃化现象及其预防[J]
.生物技术通讯,2005,16(3):353-355.
被引量:54
引证文献
8
1
范福金.
杉木无性系测定林分析及速生无性系选择[J]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1-3.
被引量:10
2
陈剑勇.
杉木茎尖诱导愈伤组织及植株再生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5):37-41.
被引量:21
3
陈剑勇.
杉木愈伤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40(3):47-49.
被引量:17
4
周传明,梁机,罗军明,吕曼芳,黄超群.
杂交相思组织培养研究初报[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7):1165-1168.
被引量:3
5
王娜,窦恺,王志英,张荣沭,王玉成,刘志华.
山新杨组培苗生根移栽方法[J]
.植物研究,2014,34(3):380-385.
被引量:8
6
朱思蓓.
杉木组培苗的培育技术[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4(5):77-78.
被引量:1
7
蔡玲,黄艳,吴幼媚,韦颖文,黄金使,黄耀恒,黄宏喜.
广西杉木良种组培容器苗移栽和施肥技术[J]
.西部林业科学,2016,45(6):156-160.
被引量:2
8
苟路正,曲春浦,刘关君,杨成君.
84k杨叶片离体快繁体系的优化[J]
.西部林业科学,2018,47(3):91-9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范福金.
杉木无性系测定林分析及速生无性系选择[J]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1-3.
被引量:10
2
陈勤,王斐,琚淑明.
杉科植物组培生根机理研究综述[J]
.林业实用技术,2011(5):3-5.
被引量:10
3
陈剑勇.
杉木愈伤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40(3):47-49.
被引量:17
4
胡德活,郝玉宝,梁机,郑会全,王润辉,韦如萍,晏姝,赖旭恩,林军,梁庆.
广东乐昌杉木种质资源库无性系生长与材质性状的变异分析[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11,31(6):1-5.
被引量:11
5
陈琴,黄开勇,蓝肖,戴俊,郝海坤.
我国杉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12,25(6):58-63.
被引量:19
6
蓝肖,韦华,陈琴,陈代喜,黄开勇,戴俊,劳广杰,罗启亮.
杉木无性系对比试验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12,41(4):331-335.
被引量:12
7
徐耀华,杨春华,刘晓波,蒋新民.
扁穗牛鞭草组织培养中褐化控制技术初探[J]
.草业科学,2013,30(2):212-217.
被引量:6
8
陈剑勇.
“黄天霸”百合茎尖诱导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2013,41(2):13-17.
被引量:1
9
周小红,周艳威,张元莉,施季森,郑仁华,陈金慧.
杉木成年优良无性系的不定芽增殖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13,26(3):299-304.
被引量:3
10
蓝肖,唐文,黄开勇,陈琴,蒋华,张峰,黄鹏艳,戴俊.
全同胞子代杉木的评价与筛选[J]
.热带农业科学,2013,33(5):46-50.
被引量:4
1
严华兵,蒙平.
“台农19号”菠萝组培苗移栽技术[J]
.中国热带农业,2006(4):53-53.
2
林纬.
红掌组培苗移栽技术[J]
.山西林业科技,2012,41(4):42-44.
被引量:2
3
石峰.
一品红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J]
.园艺与种苗,2011,31(5):82-84.
被引量:2
4
唐旭,颜小玉,曾桢迦,肖小君,马文超.
玉簪组培苗移栽技术[J]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2):89-91.
被引量:2
5
成丽萍,康江,谢文梅,莫日根高娃.
毛乌素沙地人工培育麻黄技术[J]
.防护林科技,1999,12(3):49-50.
6
王海霞,韩雪.
大花、重瓣型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移栽技术的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4,11(11):35-35.
7
陈晓明,韦璐阳,覃剑峰,吴幼媚.
麝香百合组培苗移栽技术[J]
.广西热带农业,2007(3):40-42.
被引量:6
8
张梅秀,张肖凌,魏玉杰,李彦荣.
色素辣椒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0):9-13.
被引量:3
9
韦冬玲,李清香,邓月梅,陈乃健,谢云.
桉树网袋组培苗移栽成活技术探讨[J]
.吉林农业,2014(12):12-13.
10
史绍林,徐连峰,吴波,赵凌泉.
新西伯利亚黑杨组培苗移栽技术[J]
.防护林科技,2009,22(1):121-121.
被引量:3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