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心岂是限南北 美好未必须深红——论梅尧臣诗歌中的植物情结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梅尧臣对植物题材的描写不仅表现在其罗列的众多植物品类上,同时他的躬耕亲植也成为诗集中的常见主题。在"尚奇"心理的引导下,诗人对自然、时令、奇异物种与现象的观察显得尤为敏锐,这种有意而为的抒写其实透露着关于身世、交友及爱情的太多的情感表达。
作者
穆迪
李伟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杭州余杭立人高中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2-65,共4页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梅尧臣
植物
情绪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程杰.
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及其原因与意义(上)[J]
.阴山学刊,2002,15(1):29-33.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23
1
马帅,马晓虹.
清空蕴藉 骚雅情深——姜夔词的“梅”意象[J]
.华夏文化论坛,2020(1):69-75.
2
张晋,陈瑞丹.
中国历代咏梅诗分类初步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S2):144-150.
被引量:2
3
李凌.
“清香合让梅为最,阳艳丛中许牡丹”——唐咏牡丹诗与宋咏梅诗的比较[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42-46.
被引量:2
4
林雁.
论梅雪关系[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0-15.
被引量:6
5
苏梅.
梅作为设计元素在宋瓷中的运用[J]
.中国陶瓷,2009,45(9):58-61.
被引量:1
6
曹瑞娟.
宋代咏物诗的生态文化意蕴[J]
.社科纵横,2011,26(6):91-96.
7
林雁.
论梅花的香味美[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0(1):26-33.
被引量:3
8
孙培.
论刘克庄《梅花百咏》唱和活动的多重意义[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0-35.
被引量:1
9
张福清.
从隐士之梅到家国之梅——论李龏《梅花衲》集句咏梅模式之一[J]
.阅江学刊,2014,6(4):131-137.
被引量:2
10
李杰.
雅俗并举的宋代文人工艺美术意趣[J]
.兰台世界(下旬),2014,0(12):164-165.
同被引文献
8
1
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集部·郭豫亨梅花字字香提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宋·梅尧臣,著.朱东润,编年校注.梅尧臣编年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世界书局,1936年版影印..
4
罗丹.艺术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5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205.
6
杨絮飞,李国新.
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语素的多维审美意蕴[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2):262-265.
被引量:10
7
李建伟,刘雅莉.
诗词文化与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布局[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149-154.
被引量:16
8
李海英.
论罗羽诗歌的“植物诗学”——关于当代诗歌思潮与诗人(五)[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1(3):5-1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朱海萍.
北宋梅尧臣的咏梅诗探析[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3):36-40.
被引量:1
2
路彦文.
植物在中国古诗歌中的文化含义——以梅、柳、荷、菊四种植物为例[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7):97-9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芳.
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看中国古典诗歌中“柳”意象的英译[J]
.海外英语,2018(4):108-109.
被引量:2
2
解新明,李泽藩,叶帆,李晓卉.
梅尧臣诗歌的生物学教学价值发掘与诠释[J]
.文教资料,2021(26):197-200.
被引量:1
3
凌士义,宋俊豪.
基于柳文化内涵的现代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2023(4):1-3.
1
左汉林.
梅尧臣的诗歌创作及其与杜诗的关系[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81-84.
2
李萍.
梅尧臣诗歌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2011(5):74-75.
被引量:1
3
左汉林,高付军.
论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与杜诗的关系[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2(4):15-17.
被引量:1
4
孙盼盼.
论叶燮《原诗》对梅尧臣诗歌的评点[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5,35(2):43-46.
5
黄孝阳.
当代中国长篇小说之刍议:传统与现代性的殊死较量[J]
.太湖,2013,0(6):86-91.
6
李萍.
论梅尧臣诗歌的意象群色泽[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62-64.
7
冷盈袖.
在空谷[J]
.诗刊,2016,0(18):73-73.
8
杨岚.
李渔对自然的审美[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9(12):15-18.
被引量:1
9
李萍.
诗学渊源对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的影响[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215-216.
10
孙盼盼.
论钱钟书的宋诗观念及其对梅尧臣诗歌的批评接受[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30(4):49-53.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