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2-46,共5页
Intertrade
同被引文献79
-
1周靖祥,刘渝琳.FDI、外汇储备与净出口贸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计量经济学检验[J].世界经济文汇,2007(4):46-63. 被引量:12
-
2河合正弘,刘文.日本汇率政策对人民币的经验与教训[J].国际金融研究,2004(10):9-11. 被引量:27
-
3陈建国,杨涛.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26(1):83-86. 被引量:72
-
4张茵,万广华.试析我国贸易余额波动的成因[J].经济研究,2005,40(1):38-46. 被引量:33
-
5王怀民.市场分割、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对中国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加工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1):48-53. 被引量:22
-
6严冀,陆铭,陈钊.改革、政策的相互作用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5(1):27-46. 被引量:61
-
7盛斌.以发展的视角评估“多哈回合”工作计划的新进展[J].世界经济,2005,28(3):41-45. 被引量:5
-
8雷达,刘元春.新贸易理论与自由主义:冲突与融合中的发展[J].世界经济,2005,28(5):62-74. 被引量:12
-
9沈国兵.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J].经济研究,2005,40(6):82-93. 被引量:67
-
10齐俊妍.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基于HO模型的扩展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7):15-19. 被引量:60
二级引证文献12
-
1贺小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法律思考——以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为视角[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12(5):48-57. 被引量:8
-
2洪宇.日元实际有效汇率、净出口比率与贸易条件——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29(6):6-18. 被引量:5
-
3郭若思.人民币汇率改革之我见[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2):104-106.
-
4王菲.中国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综合效应关系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27(19):132-135. 被引量:7
-
5杨长湧.中国应对人民币汇率压力的策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2):9-16. 被引量:8
-
6方咏梅.“日元升值综合症”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启示[J].大观周刊,2012(6):84-85. 被引量:1
-
7张成思,唐兆丰.人民币升值同中国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9):23-29. 被引量:2
-
8史亮.河南省外贸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动态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2(34):142-143.
-
9朱廷珺,李冰晖.国际贸易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2001-2012[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3,29(3):107-114.
-
10王菲.基于Levin&Raut模型的进口贸易促进产业发展机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32(3):137-140. 被引量:1
-
1程楠.中美贸易摩擦原因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4S):18-19. 被引量:1
-
2陈从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贸易关系[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1):8-11. 被引量:2
-
3李利明.美国各界看中国入世和中美贸易[J].南风窗,2001(16):78-78.
-
4巴曙松.钢铁和大豆如何牵动中美经济关系走向[J].中国海关,2002(5):26-31.
-
5金柏松.日美贸易战日本失败的教训[J].科学决策,2007(9):49-51. 被引量:3
-
6加顿: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但中国必须开放经济 吴仪:中国希望美国拿出具体行动[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1995,0(5):25-26.
-
7贺文华.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10(1):114-118. 被引量:7
-
8杜碧辉.中美贸易失衡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22):102-103. 被引量:2
-
9陆曦.中美经济关系中的美国国会因素及其影响[J].国际政治研究,1998,19(3):37-45. 被引量:6
-
10为什么美国针对中国进口的反倾销案增多?[J].纺织指导,2005(5):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