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铿锵记忆——我国早期迫击炮弹大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迫击炮在战争中的实际应用,演绎出一幕幕经典战例。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的1928年8月,湘赣两省的敌军探知毛泽东,朱德率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湘军新八军的一个师便从北面朝井冈山涌来,8月3O日敌军从黄洋界脚下开始进攻。留守红军的两个连凭险据守,英勇抗击敌人,红军战士们把从南昌起义带上井冈山的一门追击炮扛来,向敌人发射了3发迫击炮弹,其中一发正好落在敌人的指挥阵地上,敌人听到了炮声,以为是主力红军重回并冈山,利用傍晚逃之夭夭。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挥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著名诗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人宵遁。” 抗日战争中,我晋察翼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军民,为了抗击日军两万人的冬季大“扫荡”,在1939年10月7日的黄土岭一战中,用追击炮向日军的指挥所进行炮击,数发迫击炮在目标点爆炸。日寇官兵立刻倒下一片,其中被击毙的有日军中将指挥官阿部规秀,敌哀叹他们的“名将之花”凋谢在了太行山上。
出处 《中国尖端武器(军事力量B版)》 2007年第12期30-33,共4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