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形式与变式——论小引《西藏组诗》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从交响乐式的形式架构、十四行体的诗体变式、非意愿记忆的迷宫三个方面描述与剖析了《西藏组诗》具有活力的诗歌结构与富于张力的诗性叙述。《西藏组诗》通过超媒体技法的借鉴构建了交响乐式的形式架构,使诗歌形式由单一的处于自身封闭的视域转向更为开阔的艺术领域。《西藏组诗》采用较为独特的十四行体变式,呈现出现代诗歌体式的实验性,扩大了十四行体的定义本身,给它带来了新的灵感和生机。《西藏组诗》置于一个抒情的格调之中并呈现出叙述的片断性、非因果性与非逻辑性,意味着叙事和抒情之间一种张力关系的重新确立。《西藏组诗》为现代诗歌形式探索提供了多元视角的参照。
作者 萧映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3-126,共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小引.西藏组诗[J].星星,2007,0(1):19-24. 被引量:1
  • 2卡尔·巴特,汉斯·昆.《莫扎特:音乐的神性与超验的踪迹》,朱雁冰,李承言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3页.
  • 3参见塞·贝克特等:<普鲁斯特论>,沈睿、黄伟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8-61页.本论文中的部分引文参考陆建德的引译.
  • 4雅克·德里达.《多义的记忆--为保罗·德曼而作》,蒋梓骅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69-70页.
  • 5博尔赫斯.《博尔赫斯文集·小说卷》,王永年,陈众议等译,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第136页.
  • 6米盖尔·杜伏海纳.《美学与哲学》,孙非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0页.

同被引文献6

  • 1殷莹.《孤独在一起-当代流行歌曲与都市青年的自我认同》[J].上海文化,2006,(2).
  • 2钱锺书.《管锥篇》第1卷,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页.
  • 3于坚.《海子:时代的青春代言人,或者更多?》.《文学报》2009年4月2日.
  • 4郭沫若 见杨匡汉 刘福春编.《论诗三札》[A].见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上[C].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
  • 5朱光潜.《诗论》.《朱光潜全集》第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55页,第249页.
  • 6郭沫若.《论节奏》[J].创造月刊,1926,1(1).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