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语》郑氏注的性质与特点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郑玄是汉代重要的《论语》注家之一。有关郑注的性质,文献记载不太一致。通过郑注异文资料的详尽比勘可以看出,郑注是杂糅汉代三种《论语》而成的,并不单纯属于某一《论》。郑玄的注释注重经典义理的阐发,注重礼仪制度的诠释,注重交代孔子言行发生的具体背景,同汉代其他《论语》注相比,更有助于再现历史上的孔子形象。
作者
田春来
郑春汛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
上海大学图书馆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116,共7页
Confucius Studies
关键词
《论语》郑注
性质
义理阐发
以礼注经
孔子形象
分类号
B2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中华书局,1955年版.
2
中国书店,1985年版.《金石萃编》
3
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定州汉墓竹简论语》.
4
《经典释文·叙录》.
5
庸生,王吉受.《齐论》
6
.《隋书·经籍志》[M].,..
7
[日]金谷治.《郑玄与论语》,见王素编著.《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220页.
共引文献
58
1
王家葵.
陶弘景与梁武帝──陶弘景交游丛考之一[J]
.宗教学研究,2002(1):30-39.
被引量:6
2
叶斌.
《说文解字》的形训理论[J]
.古汉语研究,2000(3):23-28.
被引量:10
3
华林甫.
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15(2):199-215.
被引量:9
4
谭帆.
小说学的萌兴——先唐时期小说学发覆[J]
.文学评论,2004(6):15-22.
被引量:4
5
史玉民,魏则云.
中国古代天学机构沿革考略[J]
.安徽史学,2000(4):3-8.
被引量:5
6
陈红梅,周斌.
《宋略》散佚年代考[J]
.史学史研究,2002(3):64-67.
被引量:2
7
杨薇.
《尔雅》注本文献系列对训诂学形成产生的影响[J]
.江汉论坛,2005(6):139-142.
被引量:1
8
屈直敏.
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的成书背景[J]
.敦煌学辑刊,2005(2):12-18.
被引量:1
9
陈洪臣.
儒家心灵和谐思想刍论[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137-139.
被引量:3
10
焦桂美.
蜀汉经学家及经学著作考论[J]
.管子学刊,2006(2):97-10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7
1
李玉平,劉莉莎.
《鄭玄辭典》所引敦煌殘卷唐寫本《論語》鄭注材料來源考[J]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2022(1):100-107.
被引量:1
2
荣新江.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拾遗[J]
.文物,1993(2):56-59.
被引量:4
3
王素.
敦煌文书中的第四件《论语郑氏注》[J]
.文物,1984(9):62-64.
被引量:1
4
唐明贵.
郑玄《论语注》探微[J]
.中华文化论坛,2005(2):83-89.
被引量:3
5
王功龙,刘东.
浅谈现代注释术语体系的建立[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3):21-31.
被引量:1
6
唐明贵.
关于郑玄《论语注》的几个问题[J]
.兰州学刊,2005(6):91-93.
被引量:3
7
胡鸣.
郑玄校经取向之分析——以郑玄《论语注》“从古”为例[J]
.管子学刊,2006(2):107-110.
被引量:3
8
《论语正义》.
9
[魏]何晏.《论语集解》,[梁]皇侃.《论语义疏》注引,知不足斋丛书本.
10
《论语》.
引证文献
3
1
闫春新.
《论语》注的诠释路向在汉晋间的拓展与理性提升[J]
.哲学动态,2013(3):48-54.
2
王嘉琦,李玉平.
郑玄《论语注》训诂术语系考论[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6(6):11-16.
3
李玉平.
唐写本《论语·述而》郑注前十二章拼缀复原研究——兼及中外汉文古写本《论语》郑注资料考察[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3,35(6):50-59.
1
敏立.
培根认识论中的主体能动性思想[J]
.学海,1990(3):39-43.
2
周文.
敦煌《论语》写本S.3339校笺[J]
.孔子研究,2007(3):118-122.
3
涂耀威,周国林.
清代《大学》研究的新趋向[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3):88-92.
被引量:1
4
陈美容.
从《大学章句》“格物致知”看朱子的注经与解经[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21(5):37-40.
5
陈洁英,许建国.
真理的结构及其性质与冲突[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7):106-108.
6
韩星.
追求“有中国的中国学”的学术力作——《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统》评述[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3):123-124.
7
单承彬.
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性质考辨[J]
.孔子研究,2002(2):29-38.
被引量:12
8
陈晓红,赵丹丹.
浅谈佛教戒律的性质与特点[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32-34.
被引量:1
9
李昕.
现今国内关于《庄子》中理想人格的背景研究概要[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3):109-111.
10
董新春.
历史规律问题研究综述[J]
.广西社会科学,2007(4):190-194.
被引量:1
孔子研究
200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