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弱纽带发展强关系的尝试:网络征友现象的社会学解读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人际关系具有弱纽带的特征,它在以低成本供应信息和提供机会上有优势。网络征友现象就是利用弱纽带建立强关系的尝试,它打破了传统的情感发展序列,建构了全新的人际交往秩序。网络征友企图通过低成本达到效用最大化,在确保私密性、自主性和选择性的前提下,开启了广阔的交往空间。网络为个体再造了一个公共空间,它不再只是一种媒介,而是一种社会情境,提供了展现社会活动的另一个层面。
作者
樊佩佩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Academic Exchange
关键词
弱纽带
网络征友
人际关系
分类号
C912.69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7
参考文献
9
1
Culnan,M.J& Markus,M.L..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n F.M.J ablin,et al.Eds,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An interdisciplinary perespective.1987:420-443.
2
Kieler,S.Computer mediation of conversation.American Psychologist,39.1984:1123-1134.
3
Wellman,B.& Gulia,M.Net surfersdon't ride alone:Virtual communities as communities.[EB] http://www.sscnet.ucla.edu/soc/csoc/cinc/wellman.him 1995.
4
吴姝蒨."计算机中介传播"信道的"虚拟人际关系"-探访"电子布告栏"中情感关系的组成与发展[EB].北大未名站www.bbs.pku.edu.cn,2001.
5
Granovetter,Mark.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6
Friedkin A Structural Theory of Social Influence[M] 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Charp.8.
7
Mitchell,J.Clyde,Social Networks.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3.[J]1974:283.
8
吴齐殷.电脑架构的社会网路:社会学研究的新领域[EB].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network/060108/10035130.html 2006.
9
Lyotard,J,The Postmodern Condition[M].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4:15.
同被引文献
60
1
王旭.
网络讨论的社会学思考——“王丽萍事件”侧记[J]
.青年研究,2001(2):42-45.
被引量:2
2
尤红斌.
网络传播的社会学视角[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6):60-66.
被引量:2
3
冯鹏志.
网络行动的规定与特征——网络社会学的分析起点[J]
.学术界,2001(2):74-84.
被引量:42
4
郭东.
网络空间的二元交叠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8):73-78.
被引量:6
5
刘同舫.
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犯罪与综合治理[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2):71-74.
被引量:5
6
徐艳国.
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07(4):28-31.
被引量:9
7
马克·格兰诺维特,著.罗家德,译.社会网与经济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7月16日发布.
9
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北大青年网络生活调研报告,2009年7月.
10
谭燕瑜,戚杰强.
网络时代亲子冲突的社会学分析[J]
.西北人口,2007,28(5):125-12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8
1
姚静仪.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J]
.中国青年研究,2010(4):64-66.
被引量:29
2
张奕华.
论网络境域下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其合理引导[J]
.青年探索,2012(2):67-70.
被引量:9
3
郭秀荣,韦迎春,商金艳,刘庆庆.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宅”现象解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2(5):79-83.
被引量:40
4
岳美玲,杨连生.
大学生网络社团维系力探析[J]
.煤炭高等教育,2012,30(5):60-62.
5
李伯杨,赵树繁,周玉琴.
中国社交网站中关系价值的挖掘研究——以国内SNS社交网站人人网为例[J]
.艺术科技,2014,27(2):105-105.
被引量:2
6
邓志强.
网络社会学何以可能?——社会学视角下网络社会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1):70-76.
被引量:5
7
傅春梅,万龙,郑阿丽,陈宏宇,杨逸凡.
手机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以南昌八大高校为例[J]
.东南传播,2017(1):62-67.
被引量:2
8
赵红勋.
论移动互联时代青年群体媒介化交往的关系延伸[J]
.视听,2022(1):29-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7
1
姜玉丹,苏静.
从BBS到开心网、人人网看大学生网络行为方式的转变[J]
.中国林业教育,2011,29(S1):78-81.
被引量:2
2
张杰,檀娟.
从虚拟认同到现实认同——优势视角下大学生“宅”行为的介入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15(5):80-86.
被引量:2
3
朱燕.
网络时代文化反哺现象的解析[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8-10.
被引量:2
4
蔡建.
论大学生的人格体系构建[J]
.科技信息,2011(32):135-135.
5
顾文兵.
网络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素质建设初探[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7(6):64-67.
被引量:1
6
梁凯.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及对策[J]
.宜宾学院学报,2011,11(11):103-106.
被引量:3
7
李荔.
论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235-236.
被引量:9
8
许巧仙.
从恋爱状况看听力残疾大学生的社会融合[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8(3):37-40.
被引量:1
9
郭秀荣,韦迎春,商金艳,刘庆庆.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宅”现象解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2(5):79-83.
被引量:40
10
高建,王立彬.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诉求[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92-94.
1
哪种社会生态能给人幸福感[J]
.理论与当代,2011(12):55-56.
2
袁飞.
怎样为员工创造机会[J]
.国际人才交流,2001(2):55-55.
3
Saqura.
给EQ加分[J]
.科学24小时,2016,0(10):8-11.
4
飘文.
微信时代的人情“绑架”[J]
.学习之友,2016,0(11):11-13.
5
梁小桥.
你给孩子感恩的机会了吗?[J]
.家长,2010(2):67-68.
6
偶遇老板这样做不尴尬[J]
.党员生活(湖北),2013(9):63-63.
7
罗雪挥.
这个年代的陌生人温度[J]
.中国新闻周刊,2006(44):64-65.
8
宋扬.
把自己炒出高价[J]
.家庭科技,2002(11):37-38.
9
R.梅勒特,黄■馥.
我们应为后人付出点什么?[J]
.国外社会科学,1984(3):46-47.
10
于可,王敦书.
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62-74.
被引量:3
学术交流
2007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