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以痛经、盆腔包块、原发或继发不孕、月经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虽属良性疾病.却具有盆腔内种植、多部位发病、临床易复发等类似恶性肿瘤性。EMS在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生率10%~15%左右.且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EMS的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完全阐明.除了经典的经血逆流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外,随着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发现盆腹腔内环境改变如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在发病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异位内膜细胞得以在宫腔外种植并继续存活,与其对凋亡的抵抗力增强亦有关。此外遗传因素和环境毒素都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EMS的发生。而近年提出的“在位内膜决定论”将子宫在位内膜作为发病机制研究的新靶点。目前EMS的药物治疗主要为激素治疗,常用药物有达那唑、孕三烯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等,但不良反应明显,近年来,抗孕激素类药物米非司酮试用于治疗EMS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
出处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4期3711-3712,共2页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