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制度体系建设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个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都具有综合性,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更具有跨域综合性。目标的综合性需要实现目标的保障——制度具有体系性,在制度建立、制度变迁、制度创新中,都能体现出制度关联性、互补性、制约性、整体性等制度的体系性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也源于缺乏制度体系性建设。
作者 高本权
出处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11,共4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8

  • 1马京波.邓小平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8(6):70-78. 被引量:2
  • 2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商务印书馆,1992..
  • 3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5..
  • 4道格拉斯 诺斯 陈郁 罗华平 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 5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册)[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49页.
  • 6姚开建,陈勇勤.改变中国—中国的十个“五年计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01—104页.
  • 7A.A.阿尔钦.产权:一个经典注释[A].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C].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6页.
  • 8王志成,史学军.制度变迁与中国改革[J].经济学家,1998(5):13-17.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