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西方,商业电视和公共电视泾渭分明,以此为参照考量中国电视,既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电视,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电视。在目前社会转型和电视转型的背景下,产业化成为我国电视业界和理论界的"理念共识"。这种"共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对农电视传播公共性特征在理论关注上的忽略,以及实践操作层面上"认识自觉"的某种缺失。以公共经济学理论来考察,对农电视传播属于准公共物品;在现实操作过程中,不能把这个准公共物品简单地扔给市场,政府的"补位"不可避免;而电视媒介自身的认识自觉和操作实施,更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68,共3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